河北保定有哪些历史名人?值得学习的做榜样的人是什么成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河北保定有哪些历史名人

保定是一方文明的沃土,古往今来哺育的彪炳史册的人物灿若星河,在中华文明悠长的册页上不乏保定人写就的不朽华章,其中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影响的保定名人。

开启中国原始文明之路的唐尧

  唐尧(约公元前21世纪)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生于今顺平县西部的伊祁山,故姓伊祁氏。初封于唐(传说在今唐县),号陶唐氏,名放勋,尧为其谥号,史称唐尧。他统一华夏大地,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宏远钟声。他制定历法,敬授民时;建造房屋,结束了巢住穴居时代;治理河道,占用大洪水;清正廉洁,创立了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度。《史记·五帝本纪》说唐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金台招贤中兴燕国的燕昭王姬职

  燕昭王,名姬职(?—前279),战国时燕国国君,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即位,实施人才战略,“卑身厚币”广纳贤士,留下了金台招贤的佳话,使燕国日趋强大,命乐毅率军征伐齐国,几乎灭掉齐国。又令秦开拓展北部大片疆土,设郡管理。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时期。

燕赵义士荆轲

  荆轲(?—前227),战国时期卫国人。为人豪爽,喜好读书击剑,后游历到燕国,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行刺秦王。易水送别,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悲壮。在秦王殿上荆轲刺秦王不中,被杀。荆轲刺秦王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源头之一。

东汉末年名臣卢植

  卢植(?—192),字子干。东汉涿郡涿(今涿州)人,少年时拜马融为师,通古今学问,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在东汉末年名望甚高,在经学、政治和军事上均有建树。董卓乱政时,他敢于挺身而出,犯颜抗争。著作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柳城过涿郡,下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卢植后人以儒学显,以忠义相传,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今涿州)人。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221—223年在位。与关羽、张飞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带着千余人的队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建安十二年(207),“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联吴拒曹,占荆州,夺益州,取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其“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三顾茅庐”“甘露寺结亲”“白帝城托孤”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

  张飞(?—221),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人。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张飞在当阳长坂坡据水断桥,横刀立马,拒退曹兵。进川路上,生获巴郡太守严颜。刘备占领益州后,在巴西(今四川阆中)大破曹操将领张郃。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在民间影响深远,为后人树立了“忠不顾死,义不负心”的典范。

“闻鸡起舞”的一代名将祖逖

  祖逖(266—321),字士稚。西晋范阳逎(今涞水)人。青年时和刘琨同在司州做主簿,以豪杰自许,常共被而眠,谈到深夜。半夜闻鸡叫,两人即起床舞剑。即“闻鸡起舞”典故由来。西晋永嘉变乱后。祖逖率宗亲逃往南方。向琅邪王司马睿建议北伐,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进,“击楫中流”,发誓收复中原。在北方汉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前锋北达黄河沿岸,完全占领了黄河以南地区,迫使石勒不敢渡河。祖逖死后,中原人民十分悲痛,谯、梁等地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涞水县城内原建有祖公祠,有祖逖塑像。

巧思解算学闻名世界的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范阳遒(今涞水)人。他收集和阅读了大量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文献,学习钻研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精密推算和实际测量工作。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人们称之为“祖率”。他还编制出《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和精确的历法。设计制造了久已失传的指南车,制造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在月球背面有以祖冲之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被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的郦道元

  郦道元(约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今涿州)人。自少年时代起,就博览群书,访求名胜古迹,养成了“访渎搜集”的习惯。撰《水经注》40卷,文笔清丽,因山记水,因地记事,不仅描绘山川面貌,而且介绍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和神话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中国地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郦道元被人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对佛教中国化起到关键作用的慧能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俗姓卢。范阳(今涿州人)。因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心有所感,发愿学佛。在蕲州黄梅(今属湖北省),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因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弘忍认可,授以法衣。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开讲佛法,弘扬禅学,提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说。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说教后由弟子们汇编成书,称为《六祖坛经》,是中国人自创的唯一一部佛经。

开创赵宋王朝三百余年基业的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宋史·本纪》载:“姓赵氏,涿郡人也。”《宋史·河渠志》载其父赵弘殷籍贯为“宣祖以上本籍保州(治今保定)”。后周显德六年(959),随世宗北征,收复益津(今河北霸州)、瓦桥(今雄县)等关。周世宗病危时,封其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中的最高统领。显德七年(960)初,率大军前去御敌,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创建宋朝,改元建隆,史称宋太祖。登基后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先后平后蜀、南汉、南唐。并亲征北汉,初步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同时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16年,庙号太祖。

主持重建保州城的张柔

  张柔(1190—1268)字德刚。定兴河内村人。金贞祐年间(1213—1217),曾任金骠骑将军,留守中都路。后降蒙古军,被授予保州(治今保定)等处都元帅。主持重建当时因兵燹荒废的保州城,修整街道,建衙署、民居、军营,引泉入城,疏浚沟渠,排泄污水,使保州成为北方一座军事重镇,燕南一大都会。参与蒙古军队对金、宋战争,屡立战功。

元杂剧“梨园领袖”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一斋,已斋叟。祁州蒲阴(今安国)伍仁村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多关注社会,力倡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关汉卿的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关汉卿共创作杂剧60余种,著名者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

  王实甫(生卒不详)名德信,字实甫。定兴易上村人。约活动于元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所作杂剧今知有14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船记》各存一折曲词,另存散曲数首。王实甫曾在金朝任县令,声誉颇佳,升陕西行台监察御史。40多岁时弃官隐居,从事杂剧创作。王实甫的杂剧以词藻华丽著称,《太和正音谱》谓:“如花间美人,玉环(杨贵妃)之出浴华清,绿珠(晋代美人)之采莲洛浦。”“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被誉为“花间夺魁之作”。代表作《西厢记》,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有很高成就,对元杂剧和后来的戏剧发展有巨大影响。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正值严嵩当道,广收义子,结党营私。杨继盛看透严嵩专权窃国、贪婪残暴的本性,决心仿效比干,不惜一死,以求得君之一悟、政之一改。遂上《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