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历史发展呈现什么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唐后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唐朝灭亡以后,地方割据势力自立,称王称帝大行其道,遂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907年朱温篡唐开始,到宋朝统一战争后结束。这段时期属于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节度使制度的设立、发展,壮大了地方的军事力量。唐睿宗景云年间,为应付日益严重的边疆形势,朝廷进行了军制的改革,节度使开始出现了。到了唐玄宗时期,节度使遍地开花,实现了“军镇合一”,募兵制成为了兵员扩充的主要来源。从此,地方节度使军事实力大增,隐隐不受朝廷节制。

朝廷和地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给了节度使更大的权限,奠定了自成“独立王国”的基础。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两年之后,李隆基接受禅让,登基成为了唐玄宗,年号开元。唐明皇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发展到了顶峰,史称“盛唐”极隆。但在后期,唐玄宗懈怠政事,贪图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葬送了“一派盛唐气象”,唐朝由盛转衰。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唐朝中央显得有心无力,不得不仰仗地方实力派的进京勤王,这才保住了大唐江山。也因此,又牺牲了不少中央的权力,坐视地方节度使继续做大了。时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不可逆转,唐朝走向灭亡亦成了时间的问题。

总而言之,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和局势发展的不可控,酿成了唐朝政权的分崩离析,最终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势。

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历史发展呈现什么趋势

这是唐宋之交的过渡期,长达七十二年。这七十二年,其实是中华文明经过阵痛与大反思的阶段。宋与唐对比,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传统评书歌颂最多是唐朝,因为疆域比两宋辽阔。中国人喜欢称宋为弱宋,海外华人自称唐人街却不是宋人街,这是有缘故的。但如今唐人街已经衰败不成样子。发达国家称颂中华皆言宋之财富及人民生活稳定的安康水平令人艳羡!唐之勇武昙花一现,建立在人民贫困痛苦基础上终非长久。这也是五代十国长期争斗不休给社会演进趋势带来的反思,宋虽弱好比一群乞丐打得宋赢,却贪图宋大鱼大肉的吃,这些国家攻打宋是为了有大鱼大肉吃。但吃完终归还是饿,又来抢,结果来了个更强乞丐把前面乞丐灭亡。辽、金、夏等命运都是这样,元认为吞并宋就会有大鱼大肉吃,结果错了,空前绝后疆域辽阔的帝国很快把命搭上。宋诞生了现代中国许多的框架,人民民主与富强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但没有五代十国的反思就没有宋。所谓英雄主义都是以人命为草芥,唯宋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实现人的福利安康,弱就有什么关系?

五代十国为什么存在感很低

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

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

而刷存在感的方式,只有一个套路,即“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

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了后梁王朝。

后梁,还算低调,以汴梁根据地命名了新王朝。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梁国,所以,朱温的新王朝叫梁朝。按照惯例,朱温当了皇帝,于是也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朱晃。明晃晃的晃,晃瞎人的眼。

称梁只能模仿从前,却不算“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然而,从李存勖开始,就一定要照着这个脚本演。

李存勖灭梁建唐。五代承接大唐,所以大唐不算古老,但一定算伟大。后唐是为了区别之前的唐朝,而当时人家李存勖的新王朝就叫唐朝。

李存勖改朝换代了,为什么没有重新命名?

本系沙陀人出身,李存勖无论怎么重新命名,都觉得存在感低。所以,只能玩命攀亲戚。这个亲戚,非大唐莫属。

同时,朱温代唐建梁的时候,人家李存勖根本不承认,一定要尊老东家大唐的国号和正朔。

所以,新王朝命名为唐,也就不奇怪了。

后晋代唐,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但,这时候怎么也没法叫唐朝了。那怎么办?

李存勖怎么办,石敬瑭就怎么办。

你李存勖叫唐朝,那我石敬瑭就叫晋朝。

但这个晋朝,不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和东晋,而是春秋时代的晋国。

为什么要命名为晋?

周成王桐叶封弟,“天子无戏言”,于是封其弟叔虞于唐。这就是唐国的由来。

到了唐叔虞的儿子燮父一代,举族迁居到了晋水之畔。于是,“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就是晋国的由来。

所以,晋代唐,一脉相承而且顺理成章。

契丹人一通老拳,揍没了后晋。

于是,同为沙陀军事集团的刘知远跑步到汴梁,沙陀人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后唐的存在感,非常低。因为李存勖是沙陀人。后晋的存在感,比后唐还低。都不止是沙陀人的问题,而是借了契丹的外力。

而刘知远建立的这个新王朝,其存在感比后晋还要低。

人家契丹人本想入主中原,然后不走了,耶律德光开封称帝、定国号为辽。但是,中原套路深、我要回草原。摁不住五代乱世,契丹人不玩了、退出了,这才有了刘知远的新王朝。

所以,刘知远更没底气。也可以说是存在感低,那怎么办?

继续“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刘知远选择的这个模仿标的,堪称“数典忘祖”之举,他选择叫汉朝。

问题是你刘知远是沙陀人,而且你的核心力量也是沙陀军事集团。这个套路,玩过了吧?
没关系,西晋末年的匈奴人刘渊就已经建立过汉朝了,我刘知远也姓刘,凭啥不可以?

后汉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国祚。然后,郭威黄旗裹身,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郭威是汉人,但也出自沙陀军事集团,给李存勖当过亲兵、给刘知远当过部下。五代十国,除了后梁王朝,其余全都出自沙陀军事集团。

原因就是强者定章程。在当时,就这伙人最能打。

这时候,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人,郭威是汉人。所以,汉人郭威更要务虚名,一定要把存在感刷到极限。

于是,郭威命名自己的新王朝为周朝。然后,回顾从前各代,郭威自可大言不惭了: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有谁比我的大周更古老、更伟大?把大唐也算进去,你们都算我家大周朝的诸侯。

后周两个皇帝,郭威和柴荣,都是不世出的明君雄主。但,英雄也得认命,既逆不了天也改不了命。

五代十国的乱世逻辑是: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于是,郭威代汉建周的脚本,被赵匡胤认真复制了一遍。而且,老赵抄作业抄得相当认真,你郭威黄旗裹身,我直接黄袍加身,连龙袍都要提前准备好。

按理说,宋朝应该不会再模仿、再刷存在感了。人家都到周朝了,周公、孔子的朝代,你还怎么模仿、怎么超越?

赵匡胤发迹于宋州,所以新王朝就命名为宋朝,跟朱温的后梁大体不差。别人太浮躁,还是老赵最朴实。

但是,朴实之下,却是高深莫测的套路。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宋国。赵匡胤的新王朝命名为宋朝,实际就是宋国。宋国不算王朝,甚至都不算出名的强国。战国七雄,就没有宋国这一号。

但是,人家宋国够古老啊。

人家可是商朝后裔。所以,赵匡胤的宋朝,是披着宋国的外衣,透着商朝的奢华。你周朝的确伟大,但你是从哪来的?最初,也就是商朝的一个方国。

于是,这个套路的逻辑就是: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