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首都是哪里(为什么巴西首都由原来的沿海第一大城市里约,搬迁到当时还是雨林一片的巴西利亚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巴西首都由原来的沿海第一大城市里约,搬迁到当时还是雨林一片的巴西利亚

首先来分别介绍一下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简称“里约”,曾经是巴西的首都(1763年-1960年),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东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636公里。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巴西及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枢纽和信息通讯、旅游、文化、金融和保险中心而闻名。

巴西利亚是巴西现在的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

至于为什么要迁都,巴西政府宣布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促进西部内陆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然而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来探究一下。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1956年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下令兴建巴西利亚并从里约热内卢迁都于此。

我们先来讲讲巴西的地缘结构:

巴西的地缘结构大致自西南向东北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热带雨林茂密的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以及高原边缘的沿海低地。而且亚马逊热带雨林并不适于人类居住。

巴西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这种特殊的地缘结构使得自海而来的移民大多居留在高原边缘的沿海低地,使得这些地方开发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继而逐渐形成了以里约和圣保罗为代表的沿海城市,这里集中了巴西绝大多数的国家和社会资源,沿海和内陆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严重的贫富差距使得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涌入东部沿海的狭小低地,位处其中的首都城市里约热内卢不堪重负,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所以为了疏解城市功能,缓解城市压力,这与北京的现状是一致的,只不过北京市向首都周边疏解非首都功能,而巴西选择了直接迁都。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里约热内卢周边缺乏足够的疏解空间。

此外,从国家发展和战略安全的角度来讲,巴西高原内部矿产资源丰富但发展程度较低,是巴西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板块;将首都迁至此是将有效带动巴西高原内部的发展,也是巴西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宣示。里约滨海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缺乏防御空间,一旦爆发战事将面临严重威胁,因而将首都迁至位处内陆的巴西利亚,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请为我点赞鼓励。

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的原因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大多数国家若是要迁都,原因不外乎三个:

第一,旧都承载压力过度,需要分担;

第二,以迁都方式对于目标地区进行开发;

第三,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作为世界上迁都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上世纪,巴西将都城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移到内陆的巴西利亚,就是如此

里约热内卢不堪重负,城市病越来越重

巴西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新航路开辟初期,美洲被葡萄牙与西班牙所瓜分,而当时西班牙占据了美洲大多数地区,而葡萄牙则占据了巴西。一开始,葡萄牙在巴西建立的殖民地首府并不在如今的巴西东南沿海,而是在东北部的萨尔瓦多。

1502年1月,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在航行途中,意外发现了如今里约的瓜纳巴拉湾,当时的他还以为这片水域是某条大河的入海口,所以命名为“里约热内卢”,即“一月的河”

由于当地极其优越的港口条件,迅速成为了葡萄牙人发展巴西殖民地的重镇,葡萄牙以里约作为地区的中心基地,对巴西的内陆地区进行开拓。

近代,葡萄牙本土受到拿破仑的攻占,当时的葡萄牙王室贵族纷纷逃到了里约,并且将其抬升为葡萄牙的首都,而葡萄牙本土恢复之后,王室离开前,留下的王子佩德罗一世在1822年宣布自立门庭,建立巴西帝国,而里约热内卢,就是巴西的首都,此后很长时间之内,里约一直都是巴西的都城所在。

19世纪晚期开始,随着巴西经济的迅速崛起,作为都城的里约热内卢也急速繁荣起来,到了20世纪初期,因为巴西东南部咖啡种植业的兴盛,出现了大批的富翁,整个里约热内卢的建设如火如荼。一战之后不久,美国纽约成为了新的世界经济中心,然而同时期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并不比纽约逊色多少。

二战之前,里约已经是一座高楼林立的大型都市,其港口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甚至,这里还出现了南美洲最早的堵车现象。

然而,里约的繁荣可能有些过头了,由于里约所处的巴西东南沿海平原十分狭长,并没有多少土地可以开发,所以里约人口膨胀之后,整个城市愈发拥挤。20世纪60年代,里约的城市病爆发越来越频繁,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医疗与教育资源不足,这些都给里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里约的位置并不安全,对巴西整体发展不利

虽然里约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和平时代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便利,但是也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旦受到外来的攻击,就非常不安全。

从地形上来看,里约背后就是高耸的巴西高原,全都是山地,基本就没什么腹地可退,而面对的,就是没有任何其他屏障的大西洋

从当年葡萄牙殖民时代开始,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了,17世纪时,巴西一度受到法国殖民者的进攻,里约也一度被法国人所占据,那时,人们就意识到了里约这方面的致命性不足。

再者,巴西是个低于辽阔的国家,都城放在偏于东南沿海的里约,对广大内陆地区的掌握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除了里约之外,巴西的第一大城市圣保罗,还有其他诸多的大城市也全都位于东南沿海,这一区域集中了太多的发展资源,由此形成了虹吸,无形之中压制了巴西中北部地区的发展。

相对于东南沿海,巴西内陆实在欠发展

巴西虽然面积非常大,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有个非常要命的地方,那就是地形。

打开巴西的地形图就能发现,巴西的中部有巨大的巴西地盾存在,而平原则被巴西地盾所隔开,大部分集中于气候条件不适合居住发展的亚马孙河流域,其他少数则狭长状分布于东南沿海,而这些地区就是巴西的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

相对来说,巴西广阔的内陆虽然资源极其丰富,但却远离港口,而铁路与公路等建设也非常不便,所以长久以来,当地的资源开发程度很低,由此也使得内陆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当巴西的东南沿海城市大多都变得非常拥挤的时候,而巴西的内陆,却大多荒凉一片,人们也不愿意去,由此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更加低下。

为了开发内陆的资源,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最有效直接的办法就是迁都,用都城的辐射带动力,拉动整个内陆的经济发展

迁都内陆的好处,的确非常明显

其实早在19世纪60年代,巴西摆脱被殖民命运没多久之后,就已经考虑迁都,但当时巴西的财力并没那么充足,而且之后又发生了战争等事,忙得焦头烂额的巴西也没了迁都的心思。

直到上世纪中后期,闲下来而且经济又迅速腾飞的巴西,再次把迁都提上议程,并且最终将其变成了现实。1956年,巴西在内陆的荒地上建立了一座全新的城市,也就是巴西利亚,1960年,巴西正式迁都至此。

迁都之后,大量巴西的相关机构与人员全都搬到了新都巴西利亚,极大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