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里

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德经·第一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扩展资料:

理解《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经”,第一章开头曰:“道可道,非常道。”“德”在“道经”里面,顶多出现两三次而已,此谓上篇。下篇叫做“德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

既然谈“道”谈“德”,就变成《道德经》。《道德经》的“道德”跟一般所谓的仁义道德不同,我们常说“这个人修养很好,很有道德,常常做善事”,这与《道德经》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老子认为“德”与“善”有点接近,这个“德”毕竟是好事,而“道”与一般常说的“道德”却毫无关系。

《道德经》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如果还不懂《道德经》,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阅读《道德经》时会很辛苦,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懂得《道德经》,代表已跨过智慧的门坎了,从此豁然开朗

参考资料:道可道,非常道百度百科

“道可道,非常道” 全诗

道可道,非常道。
解释:道理可以讲,但道理并非永恒不变。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中,事物变,道理也变;人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所以道理也不断深入发展。老子认为“道可道”,而故弄玄虚者(骗子)则认为道不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穷山恶水,刁民泼妇,坟中枯骨,松下幽灵,公子王孙,才子佳人,高山流水,大浪淘沙,穿云裂石,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口吐莲花,头罩金光,手挥五弦,汪洋恣肆,天上人间,一行白鹭上青天,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定要记原文呢!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哲学意义上永恒的道理;可以用言辞表达的名称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永恒的名称。

“无”是天地的基石,“有”是万物的源泉。

因此,要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经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为玄妙、深远。

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奥妙的法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全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

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真正的名与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

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经”,第一章开头曰:“道可道,非常道。”“德”在“道经”里面,顶多出现两三次而已,此谓上篇。下篇叫做“德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 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全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
下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修仙方面相对简单:第一个“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恒道”,不是永远不变的,意思“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宝器法器或修炼方法的名称,是可以命名定义出来的,“非恒名”,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意思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人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这层意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炼方法解释是最常见不过的,只是现代人不修真了。。。
尤其“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指出前面“同”修真基础是一样,但也有各种修真方法的多样性也都是必然的、可行的
按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非常困难,也众说纷纭。以下是本人理解: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标点符号与前有区别,各人理解不一样。
老子在《道德经》的首先提出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古时,“道”与“天”字相通,在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运行法则。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