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对岳父十分孝顺,因为何事险些被砍头?汉高祖刘邦是无赖皇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对岳父十分孝顺,因为何事险些被砍头

刘邦剪除异姓王,是从自己的女婿赵王张敖开始的,拿半个儿子先开刀,事出有因,但其中也可见刘邦的帝王之术。

高帝七年隆冬,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幸有陈平献计,用大量金银珠宝买通了冒顿大单于的枕边人阏氏,靠着妇人的枕边风,刘邦这才侥幸逃出重围。

刘邦出击匈奴,一为逐灭边塞强敌,二为彰显帝王天威,不料却遭遇奇耻大辱,此事对大汉朝局的走向影响很大,因为权威受损,危机感加重,狼狈而归的刘邦势必要将注意力放在大汉帝国的另一大威胁——异姓王问题上。

史书记载,刘邦侥幸脱围后,自平城返回洛阳途中,客次赵国邯郸,稍事休息,其间发生了一件很值得琢磨的“小事”。

作为臣子又是女婿,赵王张敖出人迎候,奉案进食,将刘邦伺候的十分殷勤周到,但刘邦的反应却十分反常,他“箕踞而坐”,动辄责骂,视张敖为奴仆,很有一些流氓皇帝欺辱纯良臣子的味道。

赵王张敖确是纯良之人,对此他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可是在一旁看着的贯高、赵午等赵国属臣却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恶气”,尤其是年已六十有余的赵相贯高。

贯高原为赵国名士,早先张敖之父张耳和刘邦微贱时都曾与之交游,互相称兄道弟。在贯高看来,虽说你刘邦现在做了皇帝,但也不能在赵王和自己这个老友面前如此粗鲁、张狂。

另一相国赵午则认为自家的赵王太窝囊。

愤怒难平之下,贯高、赵午二人找到赵王张敖,说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话:当初豪杰并起,难分伯仲,当今皇上不过因时而得天下罢了。可这回驾临邯郸,大王极备谦恭,竭忠尽礼,他却如此轻慢狂傲,难道做得天子便能目中无人吗?臣等为大王不平,决意除去此人!

此二人忠心可鉴,但却少了一些政治智慧。刘邦好耍流氓做派,多数时候并非是因为轻慢狂傲,他的这个姿态其实是权谋的一部分,就说在张敖面前这一次,他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在借情绪释放一种隐晦的政治暗号,异姓王已成了他眼中钉、肉中刺。

此二人若是庙堂高人,此时应该提醒赵王张敖,刘邦的举动很反常,赵国上下应该加倍的低调、恭顺,加倍的小心。

赵王张敖也没有这样的政治智慧,他有的只是秉性,听闻此二人如此说,他急切地告诫说,君等万万不可再出此言。想当年,陈余与先父交恶,陈余攻赵,先父失国,全赖当今皇上才得以复国,传及子孙。此恩此德,寡人没齿难忘!

遗憾的是,赵王张敖的这一番知恩感恩的说辞并没有说服两位属臣。事后,贯高、赵午又聚在一起密议——咱们的大王太厚道,这事不该跟他说。再者说,此乃我等义难受辱而欲行谋刺事,本也不应该连累大王。这样好了,事成,功归赵王;事败,我等独自承当!

听此二人的这一番话,不免让人产生一个疑惑,忠义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野心呢?

事后看,可能还真不是野心在作祟。

密议之后,贯高、赵午耐心地等待了谋刺刘邦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真就出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高帝八年的冬天,刘邦率兵追击韩王信残部。班师回朝时,要路过赵境,按预定的行程安排,刘邦车驾抵达柏人县,因天色已晚,要在此留一宿。

柏人县距离赵国邯郸仅有数十里,十分有利于贯高、赵午暗埋杀手,伺机行刺。

就在这凶险万分之时,刘邦忽然呈现出了天命在身的帝王之感。

待要在柏人县留宿时,刘邦忽然心有所动,他问道,此县县名为何?

侍从答,柏人。

刘邦一怔,接着警惕而言,柏人,岂不是“迫”于“人”?

说完,立即下令起驾远走。

贯高、赵午的谋刺计划就此失败,但事情没有完,不久贯高的一个仇家获知了这一秘密,立即以谋逆大罪上书告发。

刘邦得知有此等谋逆大案,大为震怒,当即颁下严诏,命廷尉率兵至赵王府捉拿一众案犯。

赵国属臣自知罪不容赦,纷纷伏剑自刎,先是十几人,后继者更多。

贯高见状,大声斥骂阻止,谁叫你们去死的?你们又怎能去死!你们死了,谁来还大王清白?

很显然,这样没有虚伪的佯装。

随后,贯高作为要犯与主谋赵王张敖被一同押往长安。

刘邦是真怒了,在他的严诏中有这么一条:凡赵王属官、宾客有敢相从者,皆灭族!

可叹的是,刘邦的严诏没有吓退赵国的忠义之臣,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余人假扮身穿粗衣,脖锁铁圈的家奴,一路冒死相随。

吕后因为疼爱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不愿看到处死赵王,女儿守寡,于是向刘邦求情,张敖是我们的女婿,他不会去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此时的刘邦是冷酷的,他回了吕后一句,等到张敖据有天下那一天,难道还怕少了你一个女儿不成!

听这话,此时的刘邦俨然是皇权猛兽,只要得到一句赵王知情的话,张敖必死无疑。

但贯高真是一身燕赵古志士之风。

无论廷尉怎样施加酷刑,贯高始终咬死一句话,谋逆之事,皆我等所为,大王不知情。

刘邦有人格魅力,内心很敬重忠义之士,见用尽极刑,贯高依旧不改口供,他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壮士!

如此感慨之后,刘邦犹豫了,于是派贯高的老友泄公持节入狱,问明隐情。

当着老友的面,贯高所言很真实,他说,人生在世,谁不珍爱父母双亲,妻子儿女。今我自认首谋,必致三族被诛,贯高纵然不敏,也不至于痴愚到为保赵王一人祸连三族。但赵王确不知情,我又怎能无辜牵连!故我宁可灭族,不愿诬王,此心天地可鉴!

刘邦听到这一席话,大为动容,当即传诏,释放赵王,赦免贯高。

贯高得知赵王得释,喜极而泣,老泪纵横。

喜完泣完,贯高说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话,大王获释,我已尽责。作为人臣,今有篡杀恶名,还有何面目再奉主上!纵使主上垂怜,我又岂能无愧于心!

说完,贯高活生生地掐死了自己。

高帝九年十一月,谋逆大案尘埃落定,赵王张敖被废,改封宣平侯。田叔、孟舒等冒死为主辨冤十余人,嘉勉重用。

这是一段残酷的历史,但演绎这段历史的君臣皆是有血有肉,有人性光辉的人!

讲完,心绪久久不能平复!

,,,

汉高祖刘邦是无赖皇帝吗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是被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位。然而刘邦在史书中的形象却颇为不佳,历代文人评论刘邦,常以“流氓天子”、“无赖皇帝”称之。刘邦真是一个无赖吗?读了辛弃疾这首《木兰花慢》,或许会有所改观。

几件小事,道出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他的出身很一般,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刘老头儿”和“刘老太太”——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当时人们管刘邦叫“刘三儿”,可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刘三儿,后来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要说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可是天生的。《史记》上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颗黑子。”意思就是说,刘邦天生一副当皇帝的面相。更为神奇的是,他经常到两家酒店赊酒喝,醉卧酒店时,酒店的主人竟然发现他身体的上方经常出现龙,为此,店主把刘邦欠他们的账都免了。

且不说刘邦的天生异相,就是刘邦做的事也够出格的。先说他的性格,“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总之就是说刘邦天生大度随和,乐于助人,跟谁都合得来,而且公门中有一大帮狐朋狗友。

有关刘邦不同寻常之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说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人往往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刘邦的不一般,认为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刘邦在乡里当差,一天县太爷家里来了个姓吕的贵客,县里有头有脸的人一听,纷纷道访。当时,后来的“兴汉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给县太爷收礼品记礼账,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他说:“贺礼不到一千的,都坐到堂下。”也就是说,带钱少的人无法与县太爷同席。刘邦两手空空地就去了,见到萧何他说:“我的贺礼一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