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辛弃疾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全诗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原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词风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此词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慨之情。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辛弃疾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如何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尺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片!从何处眺望故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风景,千百年的兴盛衰败,经历了多少个变幻?谁又能讲清呢?往事不断,如同滚滚长江水奔流不息。

下片!想当年孙权的青年时代,带领千军万马,占据江东,驰诧风云,又向谁低过头呢?无对手。只有曹刘可以与之三足鼎立,,,曹操说:生个儿子应当如孙权一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资料拓展: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

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

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如何评价、理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词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首先,我们读这首词时,看到的是词人浓烈的家国情怀。词人登北固楼,远望中原,想到国家大事,思潮翻滚。大宋朝遭遇外族入侵,战乱纷纷,一败再败,致山河破碎,丢失了长江以北大片中原地区。词人一生征战几十年,忧国忧民。而今国家岌岌可危,朝中大臣却懦弱无能,极力言和,没有一个像孙权那样的英雄挺身而出,力据外敌,词人不禁感慨万千。借曹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讽刺朝中权贵,像猪狗一样,没有一丝英雄气慨。

其次,这首词结构巧妙独特,三问三答,关联密切,逐层递进。思想感情也随之升温。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北固楼。远望大好河山,进而想到国家大事,于是就有了第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历史以来,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太多了,宛如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由此自然引出下片的怀古,借古讽今。下片怀古,盛赞三国孙权,自然引出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最后用曹操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结尾,讥讽当朝权贵,没有英雄模样,实在妙绝。真是大家手笔,千古绝唱。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