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VS小品王,范伟和赵本山的恩怨始末,得从2009年的春晚说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小沈阳一炮而红。

但赵本山却不高兴,因为之前报送的

《送蛋糕》突出男女关系,被节目组下马。

他只能带着编剧

尹琪,用12天时间赶出了《不差钱》。

累不说,对《不差钱》的品质也不是很满意。

后来,有记者在《关东大先生》发布会追问赵本山,范伟为啥没来现场。

赵本山回道:“人家现在腕多大了,一开电话一百个,春晚都不乐意上。”

此话说完,两人分裂一事浮上水面,十年未有合作。

而在2008年年末,正当赵本山为春晚一事,打了好几个电话范伟都不接火大时。

展开全文

范伟正应冯小刚之邀,在剧组与葛优、舒淇等人合作《非诚勿扰》。

他在剧中饰演暴发户“范先生”,花200万投资了秦奋(葛优饰)的天才发明“

解决分歧终端机”(一个蓝色塑料筒)。

结果,范先生还是没逃过金融危机,在股市被套牢,头发都白了。

影片结尾,两人在邮轮上相遇,葛优又花100万买了回去。

葛优举起发明看向远处,范伟问他看什么。

葛优说:未来。

01

未来是什么?范伟一直很清楚。

1978年,16岁的他主动表明心意,通过亲戚拜师沈阳曲艺团的陈连仲老师学相声。

陈连仲叫他当场表演一段,范伟鼓起勇气说了一段。

完事,陈连仲皱着眉头,语气凝重:

“孩子,我尽量教,你尽量学,不要有心理压力。”

右1陈连仲

范伟懵懂地点了点脑袋,每天起早贪黑学了5年,终于在21岁那年

考入沈阳曲艺团。

资质如此“惊人”,再加上相声讲究辈分,范伟很少上台表演。

幸好,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窗,却打开了好几扇门。

他遗传了父亲的文学爱好,没事就翻看父亲购买的各种杂志,自己搞创作。

他的原创相声本子《一个厂长的日记》,被一个北京来的领导看重。

这位领导是位编辑,他对团长说:

“这孩子不错,会有点儿出息,你们得好好培养。”

团长立马领会精神,范伟当年就被团里破格推荐,参加1986年的全国相声大赛,还得了一个小奖。

年轻时的范伟右一

此时,大了范伟5岁的赵本山也开始崭露头角。他被调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与潘长江搭档。

两位喜剧演员一相遇,瞬间产生天雷勾地火的化学反应。

两人合作的

《大观灯》,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场场座无虚席。最忙的时候,一天得连轴转演三四场。

两人“小矮个”与“大长脸”的滑稽形象,加上密集的包袱笑料,曾让一位刚做完阑尾手术的观众,把伤口都笑裂开。

大观灯

赵本山,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瞎”,与潘长江的“天下第一瘸”

扬名东北。

赵本山说:“我们就这样,

从乡村走向城里,一直打到沈阳。”

02

1987年,姜昆在春晚上

与唐杰忠合作表演相声《虎口遐想》,引起巨大反响。

他志得意满,受邀前往东北铁岭表演相声,谁知反响平平。

纳闷的姜昆一打听,才知道观众不买账的原因竟是东北有个赵本山。

恰好,赵本山潘长江两人,要带领团员在体育馆为广播说唱团专门演一场,观众就广播说唱团二十几人。

看的时候这二十几人还端端正正的坐着,看完就全都笑倒在了地上。

表演结束后,姜昆对赵本山说:

“你太棒了。如果你不上中央电视台,我那姜字倒着写。”

回去后,姜昆就向台里推荐了赵本山。

得益于此,第二年赵本山参与录制了

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演出。

不过,直到当年春晚结束,电视里也没有播放赵本山的节目。

原来,赵本山准备的小品

《老有少心》东北土话太多,地方特色太浓。

在北京进行审查时,有人怕南方观众听不懂,只能被下马。

1990年,赵本山充分吸取了经验教训,对《老有少心》(后被节目组改名为《相亲》)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终于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这年,赵本山33岁。从此,他成为春晚的小品王。

此时的范伟,依旧在埋头写着剧本。但他的相声始终没有多少起色,他开始转战小品。

值得开心的是,他追了两年的女神

护士杨宝玲答应了他的求婚,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1995年,赵本山邀请范伟出演小品《牛大叔提干》,范伟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其实之前两人已有多次合作,范伟的小品天赋明显要比相声好很多,

《烦恼》《小偷奇遇》等作品都获得过省级大奖。

两人合作的小品《儿子大了》还曾上过1994年的东三省春节联欢晚会。

里面有句台词,成为了日后网络上的“万恶之源”,被各种鬼畜二创。

“改革春风吹满地,刘二堡人要争气。”

头次在全国观众面前露脸的范伟兴奋极了,回去就跟媳妇吹牛。

杨宝玲泼冷水提醒他:“别太骄傲,你只是绿叶,还要多向本山大哥学习。”

正在兴头上的范伟哪里听得进去,走在大街上左摇右晃,希望有人能认出自己。

很显然,没人认出他。当时的他在赵本山身边,就是一片绿叶,还是最普通的那种。

后来接受采访,范伟说起这事,还耿耿于怀。

“当时我坐出租回沈阳,坐了一路司机也没认出我,大概是他太困了。”

就这样,范伟默默当着绿叶,蛰伏了5年。

03

转机来自于一个人,编剧宫凯波。

当时他和范伟在一个小酒馆里聊天,说起了几个真实小故事。

其中有个故事,一个手骨折的病人,拿着腿骨折的片子找医生,医生非说病人腿有问题,让他走两步,结果病人走着走着,真瘸了。

范伟一听这个有意思,立马和

宫凯波两人就着花生小酒,聊起了创作。

后来,这个本子得到赵本山的肯定,前前后后改了8个月,才登上

2001年的春晚。

大年三十,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三人,给大家上演了一出忽悠好戏——《卖拐》。

没想到,小品超出想象地火了,被忽悠瘸了的厨子范伟也火了。

范伟的心愿也达成了,走在路上,总有眼尖的人认出他:

“这不是脑袋大脖子粗的厨子嘛!”

这年,范伟虚岁40。

有句话说得好,男人四十一朵花,范伟这片狗尾巴花,终于开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他不仅在《卖车》《心病》《功夫》等忽悠小品系列中盖过了赵本山这位小品王的风头,还在《刘老根》《马大帅》两部剧里展现了自己的表演天赋。

李时珍后人药匣子,东北第一狠人赵德彪,成为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然而,当绿叶比鲜花还要红时,还有必要在一个枝头上盛开吗?

04

2004年,范伟找到赵本山,支支吾吾地提出,要离开沈阳去北京。

赵本山开始不愿意,后来听说是为了孩子读书,也就只能放人,

还把范伟介绍到了北京煤矿文工团。

分别前,两人约定:好兄弟,

一年至少聚一次。

可范伟,却先“失约”了。

在相声小品界奋斗多年的范伟,在接触电视剧和电影后,突然发现,原来演员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从小受到父亲熏陶的他,不愿意只当一个喜剧角色。他想跳出这个圈,去往更大更美好的新世界。

于是,他主动接触影视行业人士,频频在一些电影电视剧里露面。《天下无贼》《开往春天的地铁》《手机》《大宋提刑官》,我们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对于这点,赵本山当然是不满的。

在他看来,小品才是两人的立身之本,起家之处。如果不愿意待着,又何必强求。

2005年春晚,两人合作小品《功夫》,这次范厨子终于打败了大忽悠和他的两个徒弟。

没过多久,铁三角之一的高秀敏

突发心脏病离世,两人也再未合作过小品。

外界传闻,两人自此闹掰,不如以前情谊。

范伟解释:

“从1993年开始我就像个小老弟一样跟着他,他最红的时候陪伴了我,如果没有他这么高的平台,我再有才华也很难达到现在的高度,所以我们的感情很复杂,是朋友、是兄弟、是师生、是搭档。”

2008年,赵本山新剧《关东大先生》开机,希望范伟友情客串。

范伟二话不说,推掉了两部男主戏。可到了第二年发布会时,范伟没到场。

记者死缠烂打追问,赵本山越说越来气:

“人家现在腕多大了,能来演就等于是借人家光了。”

事后,赵本山承认自己言论失当,范伟是兄弟,不是徒弟。

可两人,终究渐行渐远。

05

其实两人的分开,是命中注定的。

赵本山童年母亲病逝,父亲外出打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