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洗澡都一定要穿衣服的吗为什么?贵妃出浴的典故谁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古代人洗澡都一定要穿衣服的吗为什么

洗澡含蓄优雅一点说,就是对身体的净化。咱老百姓讲话,就是洗去身上的灰尘,搓搓泥罢了。因为人如果时间久了不洗澡,身上自然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洗澡是一项直接接触皮肤的过程,你说不脱衣服能行吗?

无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不管男女洗澡都是要脱光衣服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古代人洗澡比现代简单多了,条件好一点一个大木桶搞定。没条件的到野外河沟“野泡子”去沐浴大自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古代没有沐浴产品,所以他们一般就用淘米水或者草木灰、皂荚等,这几样不仅可以去污而且还有保健功能。

古代女人很讲究个人卫生,基本上是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洗澡的时候,一般都是赤身裸体,绝不是像影视作品表现的那样穿衣服沐浴。特别是在唐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性特别开放,女子以袒胸露背为美,就是平常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衣不遮体的女子,更别说在沐浴洗澡的时候啦!平常都这么开放,你是她洗澡怎么可能穿衣服呢?

决对是一丝无挂的进行。 别人不说,就是慈禧太后那么高贵的人物,洗个澡还得那么多宫女在旁边伺候着,你说慈禧太后都赤身裸体的不怕看,更何况平常百姓家家的啦! 所以我个人认为古代人洗澡根本不会穿衣服的,再说了穿衣服怎么洗,那也不方便啊,穿衣服那就不叫洗澡,那叫洗衣服啦!大家想想你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贵妃出浴的典故谁知道

“贵妃出浴”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尽享温泉浴的欢乐,展现贵妃出浴时如莲花般白里透红,无比迷人,“贵妃出浴”成了千古流传的美女传说。一千多年来,人们传说不断,有人说,你想像有多美,她就多美。古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作有《清平调》三首赞美。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妈”给“儿子”洗个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这个“妈妈”比“儿子“还小十几岁,唐玄宗不仅没阻止,还喜滋滋的嘉赏。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初三,大唐的皇宫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今天有个“重要”的人物,在这里过生日,大唐天子唐玄宗和宠妃杨玉环,都亲临朝堂,赏赐给这位“寿星佬儿”不少礼物。

什么人这么有排面?能让皇帝和贵妃亲自出面?原来,“寿星佬儿”正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胡人安禄山。

安禄山,粟特族人,即所谓的胡人,这个胡人可不简单,自幼失去父亲的他,混迹于江湖,虽说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架不住聪明伶俐,长到十几岁,就通晓六国语言,做了一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所谓牙郎,说白了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江湖,本着坑买主、蒙卖家的原则,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干这一行,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这也为安禄山日后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元二十年(732年),一个偷羊的小贼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抓住,对于这种小贼,一般是乱棍打死,但这个小贼临刑前高声喊道:“大人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

这一嗓子,引起了张守珪对这个小贼的注意,看这喊话的人长得白胖高大,甚是喜爱,就留在身边当了个亲兵。

这个小贼,就是日后终结大唐盛世的安禄山,若干年后,张守珪也因为举荐安禄山被贬,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当初没有狠心将其乱棍打死。

凭着少年时练就的察言观色,安禄山很快在军队里脱颖而出,并与当朝的重臣李林甫等人搭上关系,这些人不断的在唐玄宗面前称赞安禄山,安禄山从一个小兵不断升迁,很快便就当上了范阳节度。

但这并不是安禄山的最终目标,随着他逐渐见识到大唐的繁华,让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尤其在入朝议政时,见到了杨玉环杨贵妃。

对于这样的美人儿,安禄山同样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但他的想法,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于是,他就采取另一种方式,来达成他的目标。

为了获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好感,安禄山在每次进宫面圣时,总是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玄宗对此很奇怪,便询问何故,安禄山答:“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

这句迷魂汤灌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很是受用,因此对于安禄山更加宠爱,而安禄山也借此机会,提出要认杨贵妃为“干妈”请求。

认“干妈”自古常有,但安禄山要认的这个“干妈”,可是比他小上十几岁,按照史料记载,当时的安禄山已经48岁,而杨贵妃,仅有三十岁左右。

如此悬殊的年龄差距,并没有成为问题,反而因为这个年龄悬殊,给这个“认干妈”带来了些许别样的味道。

就这样,杨贵妃成了安禄山的“干妈”,既然是当“妈”,那就应该对“儿子”好一些,尤其是在“儿子”过生日的时候。

因此,天宝十年的这场生日宴,就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拉开了帷幕。

按照中国古代的风俗,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三日,需要进行一场沐浴仪式,名曰“洗三”,又称作“三朝洗儿”,这个仪式的用意,主要是为婴儿洗涤污秽,消灾免难,简单来说,就是图个吉利而已。

“洗三”一般由亲友进行,当然,作为母亲,为儿子”洗三“也是正常操作,但”干妈“给”干儿子“来”洗三“,怕也就是杨贵妃这独一份儿了。

尤其是,这个“儿子”还这么大。

在过完生日的第三天,也就是当年的正月初六,杨贵妃特意召见安禄山进宫,要亲自给这个“儿子”,举行“洗三”仪式,不得不说,杨贵妃这个“妈”,当的还挺负责任的。

因为安禄山个儿大,因此杨贵妃就提前准备了一个巨大的木盆,为其洗澡,不过杨贵妃有没有亲自下手,为安禄山搓澡这就不得而知了。

洗完澡后,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号襁褓,包裹住安禄山,由宫人将他放在一个彩轿上,在后花园抬着转来转去,并口中不停的叫着“禄儿、禄儿”,嬉笑取乐之间,十分的惬意。

闻声而来的唐玄宗,看到这样一个滑稽场面,也是忍俊不禁,一个数百斤的大胖子,被当做一个“大婴儿”一般打扮,任由宫人取乐,让唐玄宗也是觉得十分有趣。

高兴之余,唐玄宗对安禄山还赏赐了丰厚“洗儿钱”。

你说为什么唐玄宗对此不生气和阻止?因为他实在没有阻止的理由啊,况且,这一切在他看来,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干嘛要阻止?

前文讲过,”洗三“风俗自古有之,并非杨贵妃独创,既然安禄山认了”干妈“,这做的一切也完全合乎常理。

同时,大唐年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颇为开放,男女嬉笑打闹,并不会有什么不妥,整个社会风气,均是如此,杨贵妃所做作为,也不值当大呼小叫。

还有就是,唐玄宗对自己以及对杨贵妃的自信和信任,众所周知,安禄山长得黑粗,与温文尔雅的中原人相比,简直就是一个野蛮人,唐玄宗也不会认为,自己的爱妃会和这样一个“货色”有什么瓜葛。

所以,唐玄宗真的不会因此而生气,继而阻止,相反,他还饶有兴趣的观赏这一场景,并颇有兴致的扮演“干爹”这个角色,给安禄山赏赐了“洗儿钱”。

包括杨贵妃在内,看待安禄山,只不过是拿一种看待奴才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胖子,虽说唐玄宗对其十分宠爱,但这种宠爱,是属于那种内心里看不起、把安禄山当做一个小丑看待的宠爱,而并非安禄山有什么才能。

也就是说,无论是唐玄宗也好,还是杨贵妃也罢,只是拿安禄山,当做一种无聊生活的调剂品而已。

从“生日宴”现场以及过往来看,安禄山似乎很享受这种状态,不仅没有觉得是个侮辱,甚至还“甘之若饴”,任由旁人对其戏弄,拿他找乐儿。

但实际上,如果将安禄山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小丑,或者是个奴才,那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这只不过安禄山在戏耍杨贵妃和唐玄宗,正如杨贵妃戏耍他一样。

安禄山出身于突厥最底层,母亲是个巫师,曾经的他,迫切的希望逃离突厥,甚至以生活在突厥为耻。

之所以他会有这个想法,和他幼年时期的经历有很大关系,生父的过早离世,使他疏于管教,同时,对于大唐的向往,也驱使着他积极的融入中原。

因此,在有了登天的机会后,安禄山牢牢的将其抓住,利用常年练就的察言观色本领,谄媚也好,奉承也罢,从一个差点被乱棍打死的小贼,走到了如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