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拧拉为什么被禁(乒乓球正手拧拉技术有什么难度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乒乓球正手拧拉技术有什么难度

拧拉技术难在三个方面:技术特点、出球线路、战略角度

第一从技术特点上分析

正手拧不是那么符合正手技术的大方向。拧拉属于反手进攻技术,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要让反手也能够充分的进攻。反手本身的速度力量远不如正手,因此需要增加摩擦(屈腕)来增加挥拍空间产生更强烈的摩擦。所以拧拉这种方式应运而生。那正手为什么不怎么拧是因为:1.正手挥拍空间调解余地大2.正手进攻技术不缺乏:如台内的快点,挑打台内的抢冲,台内的突击下旋,台内地晃挑,晃撇等。所以,正手不拧是因为有很多进攻技术,且正手调解余地大,发力空间大。

第二从出球路线上分析

正手拧出高质量的球的线路不容易,主要是靠拐和旋转来控制出机会。反手拧拉很容易通过身体的位置改变,自由调节出球线路,且对于质量影响较小。正手拧拉受制于身体的位置,一般很容易的是拧到对面的正手。如果两个人水平都较高,一旦送到正手势必会让对手先进攻(因为拧拉一般回球是上旋,现在球大了上旋都不会那么的转)对手往往会直接进攻造成我方的被动。如果正手拧拉到对方的反手,那么对方反手会直接撕斜线,让我们从正手拧拉的位置退后到反手防守的位置,同样会造成被动,且失去了正手主动高质量进攻的机会。因此从线路上来说,正手拧拉不容易出现高质量的线路且不利于下一班衔接连续进攻。

第三从战略方向上分析

正手拧不利于下一板的衔接,很容易在与高手过招时陷入被动。在线路这里已经说到了,没有必要让自己用这个用了之后自己有可能陷入被动的技术。发正手短下旋,可以回摆,可以挑,所带来的速度和命中率和线路更灵活适应下一板球的衔接。所以没必要正手处理短球时非得拧拉。

我来谈谈台内拧拉技术,重点在怎么拧下旋球

第一步,先把球放在非持板手,用球拍慢动作摩擦球,慢慢体会摩擦球的部位及大致拍的走向;

第二步,自抛自拧,体会不同拍子走向会出现的效果;

第三步,用非持拍手,接发球机从球台上弹起的球,同时持拍手作相应的拧拉动作,但不接触球,目的是掌握拧拉的时机;

第四步,请同伴喂球,小到中等力量拧拉,注意引拍手腕一定要回旋至最大可能,发力的支点在肘,注意上步,一般上持拍手同侧的腿。逐渐加大力量,并控制理想弧线和落点。

第五步,拧拉一板后,必须跟上一板推拨,因为拧过去的球,对方可能击回。

下旋球:

在乒乓中起到很多作用,多用于防守和过渡。对下旋球最直观的诠释大概是在削球中了。
发力:与上旋的提拉不同,下旋的制造在于切削,手腕运用更加重要,有一种用手腕把球包住的感觉。
弧线:下旋的弧线比起上旋怪异的多,由于下旋制造的特点,球速偏慢,弧线也比较跳,可是比起上旋却短很多,有种从泥地里“蹦”出来的感觉。

发下旋球方法:

下旋球分-下旋(就是直接向下摩擦球的中部偏下部位)侧下——又分为左侧旋和右侧旋,

左侧旋(向下摩擦球的左下部位,通常可以在右手持球拍者反手发球时使用或者搓球时有意搓出左侧旋球以加强球的飞行轨迹,让对方很难回出高质量的球,以便于你进攻),右下旋(正手发球时向下摩擦球的右下部,你应该看过那些削球手们的发球吧,他们一般采取的是正手下蹲时反球,通常很有威胁,不过动作还原速度慢。或者,在正手处理台内短球时使用)。

三足鼎立时期,王楚钦林昀儒共同进步,张本智和严重掉队

王楚钦,林昀儒和张本智和,虽然不是同一个年龄段,但属于同一时期,他们共同出征世青赛,也是被球迷认为是,自樊振东之后,新兴起的三足鼎立的一个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三名球员,王楚钦和林昀儒共同进步,但张本智和却严重掉队。

说起东京奥运会的经历,三人各有不同,王楚钦作为奥运会的P卡球员,虽然没有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但他已经成为国乒新一代中的佼佼者,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丝毫不亚于林昀儒和张本智和。

而林昀儒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仅参加了东京奥运会,并且以出色的实力晋级男单四强,反观张本智和,同样是日乒的一哥,但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差强人意。

王楚钦获得了澳门赛的冠军,而林昀儒获得了萨格勒布站的冠军,但张本智和却很久没有斩获冠军这项殊荣。

王楚钦

王楚钦的技术能力特点非常明显,他的正手非常凶猛,在混双的比赛中尤其明显,因为队友可以给他创造机会和空间,让王楚钦的正手得以全面发挥,在单打方面,王楚钦依靠正手的能力,限制对方的发挥,再加上王楚钦还能够向林昀儒虚心求教反手拧拉。如果正反手均衡的话,王楚钦的实力提升将会更加明显。

林昀儒

林昀儒的正手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太多的国际大赛,让林昀儒在反手拧拉的技术能力上,既能够掩盖正手的不足,还能够让全台反手拧拉完美的发挥。速度和旋转的加强,在前三板上非常具备竞争力。通过这几站比赛的表现,林昀儒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强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张本智和

年少成名带给张本智和的荣誉也有另一方面的反作用力。他的反手拧拉在几年前是最先进的技术能力,但是一味的比赛,忽略了技术能力的提高,只能让对手在适应他的技术打法之后,无限的放大自己的弱点。

张本智和的反手拧拉威力不足,前三板如果无法获得比分的胜利,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和对拉的局面,张本智和的正手就形同虚设。和向鹏的那场比赛就可以看出,张本智和已经不具备任何技术能力的压制。

如果说之前张本智和经常遭遇一轮游,是爆冷的表现,那么现在,很多球员在研究透张本智和之后,根本不会惧怕他的反手拧拉,只要限制住张本智和的反手,就已经成功一半。而张本智和在技术能力上的提高已经远远落后与王楚钦和林昀儒。

总结来说,王楚钦一路走来,他的技术能力在稳步提升,正手越来越强,反手的辅助也做到了极致,基本可以达到正反手均衡,这样的技术能力是心态提升的保证。面对皮切福德,面对法尔克等众多一流高手,王楚钦都丝毫不落下风。

林昀儒也是通过自己的不断进步,加强了自己反手拧拉的极致性,很好地弥补了正手的不足,基本上面对除国乒之外的球员,林昀儒的发挥是非常稳定的,但是张本智和因为技术能力依然停留在原点,很多被认为爆冷的比赛,其实也是正常的表现。王楚钦和林昀儒共同进步,而张本智和却严重掉队。

拧在乒乓球实战中的作用

拧拉技术很注重手腕的力量,引拍时的幅度一定要够大,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从而把对方来球的旋转抵消。出手时,虎口可以多用一些力。

通俗来讲,拧拉就是把对方发的下旋或者侧下旋(一般的应对是搓 或劈长)——意图通过台内小球进行控制——强制的、霸气的、不讲 道理的转变为上旋或侧上旋模式。

 

拉的优势有: 一、极大的提高了接发球的质量。拧拉的先进在于通过手腕内收外 展加上胶皮充分的摩擦,改变来球的旋转,送出强烈上旋或侧上旋的高 质量接发球,带有比较诡异的侧拐弧线,甚至直接得分,使得本来吃旋 转的反胶在台内小球上的劣势变成了优势,这可以算是革命性的变化。 具体动作请仔细观看张继科的比赛。 二、可以直接 PASS 掉台内小球的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