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是什么

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

1992年,《春天的故事》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

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春天的故事》词句都有具体指代

1992年,在银行里,蒋开儒经常看到有人用黑塑料袋,把10万、20万现金装了就走。 “我忽然觉得,深圳到处是钱,真是有座座金山的感觉”。于是有了“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就是解放思想,“春风”就是改革开放的风。蒋开儒一一解释他写的词句,“当时对思想解放搞建设,特别有感觉、特别有激情。 ”

春天的故事歌曲原唱

歌曲《春天的故事》

歌曲原唱:董文华

填词:蒋开儒,叶旭全

谱曲:王佑贵

歌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

中国,啊

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

中国,啊

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92年,该曲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1993年3月7日,该曲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蒋开儒拿着报纸找作曲家王佑贵谱曲,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但是蒋开儒没有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1994年,蒋开儒得知广东省将举办青春歌曲创作大赛的消息后,再次找到王佑贵,王佑贵用湖南话反复朗诵着歌词,在这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二人经过一个半小时后完成了《春天的故事》的初稿。

春天的故事历史故事和背景

《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 1979 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 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 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创作的时代背景,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此曲已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音乐代表曲目。

歌曲春天的故事 背景

歌曲《春天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指定珠三角为经济特区的伟大构想后,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歌词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92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创作背景

1992年,该曲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该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歌曲鉴赏

该曲写法通俗,充满生活气息,比喻清新贴切而又充满深情,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该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史诗般的气势,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

该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写作背景是什么

《春天的故事》写作背景是:

1992年,《春天的故事》曲词作者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看一下深圳,便只身前往了深圳。

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并在深圳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这期间他有感而发,创作了《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的歌曲赏析:

蒋开儒和叶旭全亲身感受了特区的巨大变化,他们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的笔触,和亲切感人的语调,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该曲作曲者王佑贵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的曲调,以一种平和,亲切,感人的音乐为主题,并运用音区,音色,音调以及调性的对比,气势恢宏地展现了一幅史诗般壮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