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什么意思?孝道的理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孝道什么意思

应该是“孝顺”,“孝”为供养、补给、仿效、尊、敬的寓意。“顺”是随、从的意思。“孝顺”的含义:赡养和尊敬长辈,供给和顺从长辈的心愿。“孝顺”既是“孝道”。
“孝顺”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的范例比比皆是。老辈含辛茹苦把后辈抚养长大、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要付出多少辛酸与血汗?为了儿女,可以无怨无悔的付出、心甘情愿的付出、全心全意的付出、没有任何奢求的付出,如果儿女遇到致命的威胁,父母会毫不犹豫的拼命维护、甚至以命换命。老辈如此的维护子女,如果子女再不孝顺,那就不是人了、就连畜生都不如。
有句俗语:“每个人不一定成才,但要一定要成人”,“先做人、后做事”,这里的“人”不但具有道德、智慧、正直,还需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敢于担当的勇气,而“孝顺”是做“人”最基本的条件。我不知道各位听没听说过“为人处事”有这么一句话:“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能和别人真心实意相处?”可见,“孝顺”已被世人评判为“处身立世”的一个准则。父母之恩大于天啊,连父母恩情都忘却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做人。那一家没有老的?没有老的哪来小的?想想吧。。。。。。
当今遵守“孝道”的人比比皆是,只是程度不同、方式不同、角度不同而已。尽“孝道”,是对老辈养育之恩的报答、感恩,何来的成就?对自己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还需要别人赞许吗?记住,你只是尽了自己该尽的义务、遵循了做人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孝道的理解

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里头,经常提到‘孝道’,与世界其他文化相较,孝道是中国特有的优点,其高明可贵之处,无可置疑。”“中国过去的家庭,也只抓住一个观念——孝,其中道理,天经地义不需多说。”可是我们已经对它忽视很长时间了。“孝”是会意字,上“老”下“子”,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即上“天”下“地”,“天”代表老人,“地”代表子孙,告诉我们“老人为天,儿女为地”的人伦定位。懂得感恩就是孝道的核心。人类所有一切的福报的来源就是报恩,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孝道的定义是什么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什么是孝道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9

什么是孝道?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被称为“孝道”,传统的孝道主要分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评论收起

何为“孝道“

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道。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那么,何为“孝道“?“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中国的孝道倡导的就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其中一篇“孝感动天”,令我记忆十分深刻。这篇故事讲的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的舜的故事。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及继母、异母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经过多年的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基后,去看望父亲,仍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我们在新闻上却经常看到关于赡养纠纷的案例。其中一例,两位原告已是迟暮之年,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而两位原告生育了两男两女,即本案的四位被告。这四个人都是两位老人拉扯大的,现都以成家立业,衣食无忧,经济宽裕,可他们却让两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住在猪圈里,真是让人心寒不已。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他们却闹上了法庭,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四个人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老人接到家里赡养,也没有一个人给老人汇款,没有一个人想起父母的抚育之恩。

虽然最后案件解决了,可我却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当赡养父母的问题闹上法庭,当儿女的在父母的对立面站立,我深刻的怀疑儿女是否还有良知,他们没有人把赡养父母当做自己的责任,甚至认为是负担,即使赡养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可两位老人的心已然凄凉。

何为“孝道”?一一所谓孝道,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才能收获善果。俗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我们要懂得回报,懂得孝道,做一个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华好儿女!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孝道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