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何不和中国建交(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是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和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是

楼主的三个选项都不对,英国是1972年与中国建交,法国是1964年与中国建交,捷克斯洛伐克在1949年与中国建交,但是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并不属于西方国家阵营,是属于东欧国家,真正与中国第一个建交的西方国家其实是:瑞典。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4日,瑞典外长奥斯丁·安登与时任中国外长的周恩来通电话,表达了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意向,并在同时与国民党政权断绝了外交关系。

在1月18日周恩来复电瑞典外长时,希望瑞典方面能够派人来北京谈判,因为这与当时的中国建交原则有关,3月9日,谈判开始,中方代表为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瑞典方面代表为临时代办伊凡·高罗士,经过三次谈判,中国在瑞典的资产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并且开始对互派使节问题进行磋商。

因为瑞典可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所以在派遣使节问题上,中国对之慎之又慎,以至于瑞典出现误会,在第四次谈判时,专门提到此事,在第四次谈判三天后,双方大使任命得到确认,在5月9日,中国瑞典同时发布了建交及互派大使的消息,而这一天也成为了两国的建交纪念日,即使在瑞典之前,英国、挪威、丹麦和芬兰已经承认了新中国,但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为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还是瑞典。

在中国瑞典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并且两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让贸易额得到了迅速增长。并且在80年代,瑞典还成为了了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

为什么不丹这个国家没有跟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建交,而且愿意受印度的指导

这话说的,寄人篱下哪有“愿意”二字?就像刀架在脖子上一样,想要活命就只有屈从,这种情况无疑是最适合不丹的。

作为我国的邻国,不丹却是比蒙古还要陌生的国家,因为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和这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个名义上的主权国家,内政外交全被南方的印度控制,是真正的傀儡之国。

难听点儿,就是殖民地。

作为世界舞台上的奇葩,印度从未因遭受英国殖民者200多年的殖民统治而自暴自弃。相反他们在走向独立后,化悲痛为力量,化屈辱为荣耀。在英国殖民者前脚离开后,印度后脚就主动承担起了英国殖民者在南亚的殖民扩张政策,对同样被英国殖民者压迫的其他小国进行疯狂打压,周边的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斯里兰卡等深受其害。

因为此时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特别是北方大国的迅速崛起,美苏两极都认识到印度对北方大国的巨大牵制作用,因此苏联和美国都争相拉拢印度,对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特别是1971年之后,美国放弃南亚的传统盟友巴基斯坦,转而支持印度,这使得印巴对抗的天平迅速失衡。并由此导致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东巴基斯坦走向独立。

而有恃无恐的印度似乎并不想就此罢手,在肢解巴基斯坦之后,印度将扩张重点转向北方,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三国岌岌可危。

和英国殖民者因人数少而推行“以印制印”不同,印度在侵略周边小国的过程中,因为邻近周边国家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印度先通过外交威胁迫使周边国家打开国门,允许印度向此地移民。然后,大量印度人涌入该小国,印度人占该国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而像锡金这样的小国,比例更是占到一半以上。

再然后就是所谓的全民公投,在印度人占了总人口相当比例的情况下,公投结果约等于内定,锡金就这样在1975年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尼泊尔和不丹之所以没有遭遇锡金这样的厄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尼泊尔和不丹相比于锡金而言,体量都大出好多,题量大意味着目标也大,印度仿造苏联式的公投伎俩难以迅速发挥作用。

尤其是尼泊尔,虽然体量远远小于印度,但印度如果执意吞下尼泊尔,在导致印度消化不良的同时,势必引发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方大国的干涉。因为尼泊尔和北方大国之间有几百公里长的国界线,作为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国,北方大国对尼泊尔的沦陷不会坐视不管。

相比之下,不丹就比尼泊尔好得多,因为不丹比尼泊尔小得太多,而且不丹的西部是关乎印度东北部得失的西里古里走廊,东部是印度非法侵占的西藏南部,极端的重要性使得印度对不丹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且相比于尼泊尔,迷你的不丹也和锡金一样容易容易被国际社会忽略。

不丹作为典型的山地国家,缺少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它的最大意义在于战略意义。

因为不丹太过迷你,所以不可能和巴基斯坦一样对庞大的印度起到牵制作用,也不能像尼泊尔一样发挥和印度之间的缓冲作用。所以对于北方大国而言,不丹的意义并不大。

而作为小国的不丹,和世界上的其他小国一样,在国际社会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而小国想要生存下去,在“永久中立”路线走不通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投靠周边大国,而不丹的选择只有北方大国和印度两条道路。

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小国在投靠大国时,选择强国比选择弱国更有好处,比如美苏争霸时投靠美国的小国比投靠苏联的小国经济更为发达,国家安全更有保障。

但很明显,这种经验不适合印度和北方大国。因为虽然北方大国的综合国力要远远强于印度,但不丹距离北京的距离要远远超过新德里,而且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地形也使印度比北方大国更容易对不丹施加影响力。

换句话说,即使北方大国能够夺过不丹,成为不丹的保护国,但地形的阻隔也注定了北方大国在不丹劳神费力,得不偿失。

62年北方大国和印度的边境战争,之所以在吊打印度后退回实际控制线以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地形不利于我,退回实际控制线反而可以居高临下,对印度形成高屋建瓴的压迫态势,迫使印度不得不在西藏南部常年保持超过15万的常备军队,成为印度的巨大负担。

所以在北方大国对喜马拉雅山南麓鞭长莫及的情况下,不丹投靠印度是当下生存的最佳选择。再加上北方大国在东西两个方向,特别是克什米尔方向对印度形成巨大压制的情况下,印度急需在东线的不丹方向找回所谓的优势,所以印度对不丹势必更加上心。

顺从扩张成性的印度得过且过,总好过被印度直接吞并,所谓的喜欢印度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和走出印度的桎梏,拥抱五大常任理事国并不冲突。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1964年,法国为何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建交

1949年,经过28年的不懈奋斗,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压迫近百年的新中国成立了。因为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甚至是敌对,只有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少数国家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诸如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却没有一个和你一样我们建立大使级别的外交关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4年,因为这一年中法建交,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正式和我国建交,成为了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众所周知,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洲主要国家之一,也是欧洲经济的三大领头羊之一,同时也是北约国家中唯一没有美国驻军的国家。因此,坚持独立自主的法国,实际上在西方阵营有着巨大影响力,因此法国要同我国建交,曾经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欧洲因为是主战场,英法德苏美意等军事强国在此搏杀,曾经繁华的欧洲早已经是破败不堪,而远离欧洲主战场的美国却巧妙避免了战争的摧残,成功实现了强势崛起、称霸世界的美梦。

但英法等国毕竟是自己的盟友,是自己战后对付苏联的好帮手,因此,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开始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盟友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同时,为了应付苏联社会主义的“赤化”,又着手建立了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内的北大西洋公约阻止,简称北约。

有相关研究人员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让英法等欧洲国家的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得意恢复,甚至有所发展。而北约组织的建立,则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续,因为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损失惨重,根本无力独自应对红色苏联的进攻,只能报团取暖,在美国的强势主导下,建立了战后最大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