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现在的样子(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子

 去游过圆明园的人,都会由衷地发一声赞叹:圆明园里有一种野味。我对圆明园的野味感触颇深。孩童时期,父亲领着我从五道口徒步去颐和园玩儿,过了清华大学西门不远,就会看到右侧稻田绿树后的一片汪洋,白晃晃的,神神秘秘地吸住我的视线。

父亲说,那里是圆明园。童年的我心中的圆明园就是一片无遮无拦的水面,只知它很大却不知到底有多大。圆明园头一次举办荷花节,我去了,给我强烈印象的,除了荷花,还有南墙内的芦苇荡。芦苇高高的,密密的,被河似的水道分割开来,凌乱地向河心倒伏,向西不远,便把河道遮没。

河面漂浮着杂草、枯树技,也漂浮着一条小船。河岸是绿柳,是高丘,荒野小岛似的。这画面让我想起西方油画家创作的风景画,荒僻幽静的美中有一种刻骨的苍凉。


1860年以前,北京的西北郊地区是名园汇集之地。东起今清华大学,西迄香山,皇家与私人园林多达八九十座,绵延20余里,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在这众多园林中,尤以“五园三山”,即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规模最为宏大壮美,代表着中国皇家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


如果说圆明园的外围是块绝佳的风水宝地,那么圆明园内部的风水更是好得一塌糊涂。雍正二年(1724年),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雍正帝意气风发,打算扩建圆明园,于是把山东德平县知县张钟子等人找来勘查圆明园风水。

风水先生们检视了圆明园的山川地貌,最后激动地向皇帝报告说,整个园子的地势西北高而曲折婉转,逐级向东南平缓过渡,龙脉的动向和水流向在风水上属于上风上水的位置。

按照风水师的说法,圆明园内的山水皆以西北为首、东南为尾,九州四海俱包罗其中,在这里建造皇家园林最合适不过了。

雍正一心一意想当皇帝,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不知这么好的风水是否曾暗暗保佑过他?


圆明园四十景,是乾隆九年( 1744年)最终建成并御制成诗、绘画成图的。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山高水长、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日天琳宇、濂溪乐处、多稼如云、水木明瑟、映水兰香、澹泊宁静、西峰秀色、鱼跃鸢飞、北远山村、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澡身浴德、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洞天深处。鸿慈永祜、茹古涵今、汇芳书院、月地云居、方壶胜境、涵虚朗鉴、曲院风荷。其中至少有28处为雍正题额而定。这在《日下旧闻考》中均有记载。


 但这欢乐的深处却是悲怆。由清朝五代皇帝,历150余年建造经营的最宏伟、最秀美的大型皇家园林,继承了我国3000多年造园艺术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江南风景与园林精华。位居大型皇家园林之首的圆明园,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杰出代表之誉,也被称为万园之园。不幸的是,1860年、1900年两次遭受帝国主义的焚烧劫掳,已毁坏殆尽,现在只剩下遗址。好在,它的山林水系,一直比较完整地保存着,由此不仅可以知道当年鼎盛期圆明园的规模,而且山体水系中的江南风貌依稀尚存。


圆明园的御苑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远比普通的皇家园林要复杂得多。除了景观建筑和山水花木之外,圆明园还承担着举行仪典、视事理政和日常生活的功能。 圆明园还设有专为皇子读书的场所“洞天别处”,告诫皇子们“愿为君子儒,不作逍遥游”,希望皇子们努力修身进德,有济天下的胸怀。圆明园设有多处书院、书屋、书楼,直接称书院的景区有汇芳书院、碧桐书院、四宜书屋,各景区中冠以书屋、书室之名的多达20余处。


最初的圆明园,水都引的是万泉河的水,雍正继帝位后扩建时也是。但到乾隆扩建时,万泉河的水已远远不够了,只好从昆明湖寻求新的水源。乾隆帝在兴建清漪园前大规模疏浚改造昆明湖,开挖昆明湖后湖,便与此有关。

我们现在能看到圆明园外经修整后的护城河,它就是把昆明湖水引流过来的一条通道。它有几条暗沟,与圆明三园的水是相通的。昆明湖水主要从圆明园的西南角藻园附近流入。

中国为什么不重修圆明园

需要更正一点,圆明园其实已经“修复”了,但地点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浙江的横店。

2016年,历时四年之久横店圆明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按照当时的噱头宣传来说,这就是圆明园的复制品。所以理论上来说,圆明园并不是没有重建,至少横店的这个据说就是复制品。

可为什么要“据说”,原因就在于,其一,它并不是真正的北京圆明园复制品,其二,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当年的圆明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它的全貌到底是如何?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研究明白。

为何说横店的圆明园并不是真正的圆明园的复制品?因为这个所谓的圆明园只是一种制造噱头的宣传,景区内只是部分借用了历史圆明园的原景,剩下的都是一些独立的创作,甚至根本就不是古装建筑和园林。例如什么激光灯光秀、冰雪乐园等等,清朝的圆明园还能有这个?

那又为何说我们至今不知道真实圆明园究竟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尴尬,甚至很多人也存在一个误区:历史上的圆明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园林建筑,而是由众多园林和建筑所组合的一个统称。

简单的来说,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清朝皇帝一方面给自己修建休闲园林和建筑,同时为了赏赐皇子,也大兴土木修建了一些其他建筑。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再到后面几个皇帝的修补和增加,长达150多年的修建,故宫外形成了以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150多处景点(一说148景)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皇家园林区域。

也就是说,圆明园也只不过是一个代称而已,它下辖了太多的皇家园林。

而当年所谓的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也并没有把所有的景点全部焚毁和破坏,他们只是破坏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因为这些区域并不是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而是分散在不同地点。英法联军可没功夫去查圆明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然后再逐一焚毁和破坏。

所以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之后,圆明园仍然剩下了不少景点,这还没算被破坏的皇家园林也并没有完全被破坏。只不过从咸丰皇帝开始,随着对外战争的节节败北,对外赔款的逐次增加,清朝已经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来重修圆明园。因管理不善而被破坏、为修复一部分园林而且拆掉另一部分园林、为建造颐和园而大量从圆明园中取材,加之八国联军的再次破坏,以及民国时期的火劫、木劫、石劫等等,圆明园才最终变成现如今的这种破烂状态。

由于当年的景点实在太多,加上清朝资料记载上的匮乏,很多的皇家园林到底长什么样?我们根本不知道,连人家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你还准备复制什么?

不知道圆明园的每一个景点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没法复制;由于目前的北京土地贵如金,更没法划分土地去修建什么圆明园;更重要的一点,当年的圆明园只是皇家园林,那是一个老百姓根本进不去的地方,一个没有大众色彩和情感的区域,谁会赞成去修复这种东西?

或许保留圆明园的残骸再正确不过,因为这里才会产生最大的价值!

圆明园怎么只剩下“几块石头”了它到底遭遇了什么

除了被八国联军抢劫焚烧,难道没遇到别的“劫难”吗?咱们来看看。

首先破坏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开始抢劫圆明园。他们进行了2天的洗劫和破坏,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