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极拳(六):从英雄数七代到广府太和堂
发布时间: 2023-07-11

第十一回 英雄数七代

太极拳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武节将军、英义公陈仲甡,武节将军陈季甡,太极拳小架发 展者暨赵堡太极拳创编人陈清平,杨式太极拳创编人杨露禅,陈长兴之子陈耕耘等。

陈仲甡,字志曛,又字宜箎,号石厂,生于 1809 年,逝于 1871 年,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家 沟陈氏第十五世,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仲甡有伯甡、仲甡、季甡兄弟三人,与弟陈季甡系孪生兄弟,貌酷似,乡邻难辨。自幼深受父陈有恒、叔陈有本的熏陶,立志涉经史,读兵书,文武兼备,韬略无不精通。少年与弟同入武庠,能使用和演练 30 斤左右的铁枪,聪颖过人,勇武敏捷。

陈仲甡武功卓越,曾斩获太平军北伐先锋杨辅臣首级。清咸丰(1853 年)三年五月,太平军北 伐主帅林凤翔和李开芳率众数万人,从黄河南岸的巩县(即今河南巩义市)渡过黄河,驻扎在黄河北岸、温县东部的柳树林中。陈仲甡倡议乡邻与敌寇作战,与族兄陈俊德、弟弟陈季甡、族弟陈衡山、陈耕耘、长子陈垚、侄子陈淼、族侄陈敬本等,率领数百个徒弟族人和一万多名乡勇兵丁,于 5 月 21 日迎战太平军北伐先头部队。陈仲甡身先士卒,冲入敌人阵中,杀敌指挥长等数十人,后率部追击,又杀敌数百人,敌军溃败。次日,敌寇反扑,大肆烧杀抢掠,所过之处,皆成废墟。陈仲甡遂带领部众阻击,亲手斩杀敌军头领两司马,敌军惊骇,再次败溃。陈仲甡料定敌人一定会再次反扑,计谋设伏,命陈季甡率众埋伏在陈家沟村中的大沟左边,陈耕耘率众埋伏在沟的右边,陈衡山埋伏在五郡村,陈淼和陈垚接应,自己率众迎战。敌首先锋“大头王”杨辅臣十分剽悍,身长六尺,腰膀粗壮,攻打南京时,曾挟炮攻城,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威名大震。陈仲甡看到此人怒不可遏,使计引其进入沟中后,回马便用枪刺其咽喉,杨辅臣一闪藏到了马腹的下面,又飞身上了马鞍,说时迟那时快,陈仲甡单手出枪,正中杨辅臣的咽喉。敌众见之,惊吓得四下溃逃。陈仲甡将“大头王”杨辅臣首级报送温县县令,县志记载杨辅臣头重9斤14两(老秤1斤为16两)。从此,陈仲甡在朝廷、乡里名声大振。

之后,陈仲甡兄弟开始随军作战,屡立战功。1856 年,团练大臣袁甲三,檄令陈仲甡兄弟二人随营攻毫州,五战五胜,追至陈州又三战三捷;1857 年,陈仲甡又随部攻克六安州,以战功皆晋五品。

二人不为功名所动,坚持不受,请归故里奉母,后改封“武节将军”。

1858年,张乐行侵犯汜水,陈仲甡率众驻防黄河;1859 年,陈仲甡随团练大臣毛昶熙部攻打蒙城、阜阳,收复了十几个州县;1862 年(同治元年),山东长枪会寇匪李战标率众十万攻掠覃怀到武陟何营,陈仲甡、陈季甡、陈仲甡在木栾店狙击,敌人闻风向东逃窜;1867年12月14日,张宗愚率众十余万,从太原进犯怀庆府,陈仲甡带领儿子陈鑫、侄子陈淼和弟子徒众数千人抵挡,从早晨到中午,杀死将领二人,执旗指挥员二人,敌寇数百人,始大败敌人。陈淼用枪击毙数名敌人,自己身中数枪,仍坚持战斗,后由于他的坐骑忽然跳起,不幸中炮阵亡。陈仲甡当时年已六旬,且一生征战心力劳顿,不久便去世了,享年63岁。

展开全文

远近乡里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为之痛心。乡吏乡绅合议后,尊其谥号为“英义公”。晚年的陈仲甡, 闲暇之余精心教拳授徒,其所教弟子盈门。

陈季甡,字仿随,生于 1809 年,逝于 1865 年,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陈氏第十五世,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幼受父辈陈有恒、陈有本熏陶,立志涉经史,读兵书,钻研武学,少年即与兄陈仲甡同入武庠。平日重礼仪,守孝道,广交友,与兄陈仲甡齐名。

在太极拳第七代传承人中,大部均在陈家沟陈氏家族内传授太极拳,并不以授拳为生。后唯有杨露禅一人到河北、北京等地,靠传授太极拳谋生,广收门徒。而陈清平经商之余,又在赵堡镇开馆,授徒八百,著名弟子有和兆元、武禹襄、李景炎、李作智、王赐信、任长春等,不但拳艺精湛,且弘扬光大,创新发展。至此,太极拳才广传门徒弟子,开始向陈家沟之外的地方广为传播。

从此之后,太极拳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衍变,流派纷呈。其中传播较广的有杨式、武式、和式、忽雷、 腾挪、忽灵、李式、吴式、孙式、王其和式等流派。各流派的风格、姿势虽有所不同,但拳理一脉相承。

第十二回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由太极拳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陈清平所创编,也称陈式太极拳赵堡架,俗称“街架”。

陈清平,生于 1795 年,卒于 1868 年,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陈氏第十五世,居住在陈家沟北数里赵堡街村。自幼随陈有本习练太极拳小架,青年时已成为名家,深受一代宗师陈长兴、陈有本的嘉许。陈清平精通太极拳,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其师改进原来套路的基础上再行改进,改为小巧紧凑的拳架,形成与师陈有本不同的太极拳小架套路。后陈清平移居赵堡镇,开馆授徒,人们为了区别陈清平与其师陈有本的拳架,称其师小架为“略”,称其小架为“圈”。陈清平教授的太极拳与陈家沟所传太极拳在架形上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因其于赵堡镇广教门徒,著称于世,后人称为赵堡太极拳或太极拳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注重开合与轻灵,陈家沟拳架注重沉稳与缠丝。赵堡太极拳在漫长的一百多年里,枝繁叶茂,名手辈出,主要分布在赵堡镇、南张羌镇与北冷乡。

陈清平在太极拳艺上“不独技胜 , 且以理胜”,有“文武秀才”的美誉,推手功夫很是了得,动作小, 不露形,发放不为人觉察 , 已达出神入化之境。陈清平家境富有,终日除经商、习练拳械外,利用闲暇向村里青少年传授太极拳。天长日久,学艺者众多,遂在镇里开办武馆,正式授徒,赵堡镇一带皆其所传。

陈清平在传拳时不仅注重拳架的传承 , 在拳理发展方面尤有创新 , 因此大大推动了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扬。陈清平德高望重 , 思想开明 , 不保守 , 不墨守成规 , 授拳因人施教,多有所成。因当时处在义 和团时期 , 陈清平改变了拳不出村的制度 , 为太极拳发扬光大做出了努力 , 建立了因人施教的方法 , 传授多人……

在从学于陈清平的弟子当中,有和兆元、牛发虎、张汉、李景炎、任长春、陈景阳、李作智、武禹襄、王赐信等著名弟子,对太极拳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成就。赵堡镇人和兆元所创“代理架”,又称“赵堡快架”,即和式太极拳;赵堡镇陈新庄村人李景炎所创“忽雷架”,又称“圪颤架”即忽雷太极拳;南张羌镇南张羌村人李作智所创“杈架”,又称“矮桩架”即腾挪太极拳;河北省永年县人武禹襄创武式太极拳;北冷乡北冷村人王赐信创“圪颤拳”即忽灵太极拳;赵堡镇西辛庄村人任长春创领落架;赵堡镇赵堡村人牛发虎在虎牢关大战捻军,一战成名,其封诰至今保存在后人手中。武式太极拳的再传弟子孙禄堂还创编出了孙式太极拳。陈清平为太极拳的传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清平亲传赵堡镇弟子和兆元(1810 ~ 1890 年)在研习过程中,精研《易经》《中庸》之理,多相参悟,苦心修习,增补不足,删其繁琐,融老、庄、医理于拳架中,在不失传统的同时将拳架修定为具有中正松柔、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等要领,集拳架、推手、散手于一体的新架,后经由陈清平首肯并冠名以与原传的太极拳赵堡架相区别,这就是和式太极拳 ( 又称代理架 )。在和式太极拳的传承中,经由和兆元传和敬之,和敬之传和庆喜,和庆喜传郑伯英与郑悟清,之后形成为当今流传于西安的另外两种赵堡太极拳架。其中,郑悟清所传被称为赵堡代理架太极拳,又称“承架”,共 75 式,其意为引进宋明理学,符合天理,其架势小巧紧凑,架高灵活;郑伯英所传称为赵堡腾落架太极拳,共 108 式,其意为拳架起伏腾落,舒展大方,门人弟子众多且远播海外。

陈清平不仅艺高德重,还仁爱有加,曾义助其徒李景炎。李景炎居住地与赵堡镇相距不远,他慕名前来求教。教拳之余,陈清平发现李景炎因家贫生活困苦,便给予周济。李景炎深为感动,发愤学拳,终有所成。陈清平又介绍他去益丰大户赵家做护院,以解决生计。清末,李景炎以保镖为业,因功夫高强而威震山东、河南,有“铁胳膊李盾”之称。李景炎在陈清平师传拳学的基础上,参研清代《灵台仪像志》之理,集内外家于一体,创立了上功快、技术强的太极拳“忽雷架”,今已远播台湾及海外。

任长春,生于 1835 年,逝于 1906 年,温县赵堡镇西新庄人,陈清平的弟子。青年时代 ( 约1855~1871年 ) 曾跟随清武节将军陈家沟陈仲甡 (1809~1871年 ) 学习陈式太极拳,直至陈仲甡去世,长达15年之久。

第十三回 广府太和堂

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古城东门阳和门入城不远处,有一块木制店牌立于路边,上书“豫覃怀太和堂药店”。这座药店即为陈家沟百年老字号“豫覃怀太和堂”药店,院内迎面影壁墙上是一个大大的太极阴阳图,旁边写着“太和堂是杨露禅武禹襄始学陈氏太极拳的原址矣”。

“豫覃怀太和堂”始于明朝崇祯年间,其创建人为河南省怀庆府温县陈家沟人陈氏第十二世陈继参。陈继参出身于中医世家,为光大陈门医术,在直隶省临漳府与广平府分别选址开店,世代经营。到清朝末年,已经闻名遐迩,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医药老字号。直隶省广平府“豫覃怀太和堂”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5 年),陈继参相中了广平府的经济繁华,携资带物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北上,来到广平府,在西大街道北创建“豫覃怀太和堂”药店,设门面3间,后在路南购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