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什么是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古代的婚礼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仪

 

2023/7/7 15:19:08 ('互联网')

本文目录

什么是礼礼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礼,礼的作用是什么?所谓礼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一种礼节丶礼貌。人们在互相交往中,无论在大型的社会活动中或在个人的家庭生活中,无论对长丶老丶妇丶幼,无论是亲朋好友,无论是下属丶领导都要互相尊重,讲究仪容丶仪表丶言词丶语气,形成个互相原谅丶互相谦让,团结和谐的局面,使每件事丶每项工作都在团结友爱中完成。

古代的婚礼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仪式

现如今,结婚的婚礼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最近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概念的复兴,很多婚庆公司打着传统的幌子,推出各种所谓的“中式婚礼”服务项目。但这些项目的质量往往良莠不齐,并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证。真正的传统中式婚礼到底什么样?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一、婚姻释义及其功能

婚礼,古代文献中又写作“昏礼”,二者有何区别?什么是婚姻?婚姻有什么作用?古人对此已经有明确的论述。

先秦古籍之所以写作“昏礼”,主要是因为其时婚礼是从傍晚(黄昏时)开始的。《白虎通·嫁娶》曰:“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礼记·经解》郑玄注曰:“婿曰婚,妻曰姻。”孔颖达等《疏》曰:“婿则昏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故云婿曰婚,妻曰姻。”

《礼记》

《礼记·婚义》记载:“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婚姻既是两个家庭、家族联姻合好,也是繁衍、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被视为礼仪的根本。

据《仪礼·士昏礼》的记载,周代时,士阶层的贵族成婚时,需要履行以下六项礼仪仪式,故被后人称为“婚姻六礼”。

二、“婚姻六礼”

(一)纳采

纳采,即“纳采择之礼”,指男方派使者以雁为礼物,送到女方家,作为提亲的礼物。

文定纳彩

汉代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婚,也有女方向男方提亲的事例。成语“举案齐眉”即源出于东汉梁鸿与孟光夫妻的故事。

《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受业太学,虽家贫,尚节介,博览群书,富豪之家慕其高节,多欲嫁女予之,鸿并谢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孟光,状肥,丑,黑,力举石臼,择偶多年,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孟光答曰:“欲嫁梁伯鸾(梁鸿字)。”鸿闻而娉之。

举案齐眉

(二)问名

纳采礼毕,男方使者再以一只雁为礼物,到女方家询问待嫁女子的名字、生辰八字及其他相关信息。女方将相关信息一一写在帖子上,交给使者,带回男方家中,作为男方通过占卜确定婚配与否的依据。

(三)纳吉

使者结束问名礼,返回男方家中后,将有关信息向主人禀告。男方家长即在祖庙中祭祀祖先,以龟甲占卜。若得吉兆,就派使者携雁至女方家告知,称为纳吉。婚礼之事,由此正式确定。若得凶兆,则无须行纳吉之礼。

(四)纳徵

又称纳币、纳成、纳财,后世俗谓之“彩礼”。男方派人向女方送聘礼,婚姻因此就具有不可悔改的约束力。之所以命名为纳徵,就是取“徵,成也”之意。币,本意为彩色丝线,后世俗谓“彩礼”,即源于此。

(五)请期

男方使者向女方尊长请求确定昏礼的佳期。女方尊长则将决定权交与男方,由男方通过占卜,确定举行昏礼的佳期。

(六)亲迎

昏礼举行日的傍晚(初昏),婿穿着爵弁,纁裳,缁袘(yí衣袖)。随从的人都穿着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婿父嘱咐儿子一些话语后,婿即坐车带人前往女家迎亲。新妇穿着纯衣纁衻(rán衣边 ),立于房中等待。婿到妇家后,与新妇尊长行礼,新妇父母嘱咐女儿若干话语后,新妇即乘坐婿家车辆,与婿一起返回婿家,举行婚礼。

以上六项仪式,就是古籍记载的所谓“婚姻六礼”,也就是古代婚姻得以成立的六项核心仪节。除上述仪节外,《仪礼·士昏礼》记载的婚姻主要礼仪还有:

(七)对席

指新婚夫妇在预先铺设好的席上相对而坐。席前摆列有酱、肉羹、鱼俎、豚俎、肝、肺、酒等。

(八)同牢合卺(jǐn)

“牢”指俎,或指俎里盛放的食物。

“同牢”指新婚夫妇共同食用同一“牢”里的食物。鱼俎、豚俎、腊(风干的全兔)俎仅有一份,放在新婚夫妇之间,供新郎、新妇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卺,本是瓠(hù瓜),一剖为二,用为酒器。

合卺酒

合卺,指夫妇交杯而饮,象征夫妇由此结合。

(九)餕(jùn)余设袵(rèn)

新婚夫妇饮食毕,将吃剩下的饭食赐予新妇带来的媵,及男方家中的御(媵、御身份、地位大致类似于后世的妾)食用。饮食结束,媵、御等人为新婚夫妇铺设好床褥,夫妇就寝,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合床礼”、“圆房”,男女双方正式成为夫妻。

(十)新妇拜见舅、姑

若丈夫的父母俱健在,新婚的第二天,新妇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拜见舅、姑(即公、婆)。向舅、姑馈赠枣栗、干肉,并向舅、姑敬酒、劝食。礼毕,舅、姑要向新妇敬酒、劝食。若为嫡长子妇,还要举行若干仪节,以示将家事传给她。

在古代文献典籍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女子在结婚后,称呼丈夫的父、母(自己称公、婆)为“舅”、“姑”的记载。

按照自夏商周以来确立,并基本沿用到我们今天的亲属称谓习惯,舅舅是对自己母亲的兄弟们的称谓,姑姑是对自己的父亲的姐妹们的称谓,无论是在遵循“同姓不婚”戒律的周代,还是在严禁近亲婚配的今天,一女子与自己丈夫的父亲和母亲,无论如何是不会存在上述亲缘称谓的。这一奇特的称谓是如何形成的?原因何在?

古代学者对此,并无明确地阐释,因而往往使人茫然,直到现代,我们才知道,这一文化传统现象,和古代表示辈分关系的昭穆制度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昭穆制度,古代学者仅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故著名先秦史学者李衡眉先生《昭穆制度研究》成果问世,数千年的疑惑,始涣然冰释。

古代中国礼仪体系中,表示辈分关系的昭穆制度使用非常广泛,在宗庙、陵墓等领域,都比较严格的遵循昭穆制度:

西周王室昭穆

昭穆制度起源何时?古代学者并无准确的回答。李衡眉先生认为,昭穆制度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主要源于其时盛行的族外婚且男子从妻居的婚姻模式。这与父系氏族社会确立后,逐渐改用从夫居婚姻模式,有显著的区别。

长期通婚的两个氏族,若干代后,女子会发现,她丈夫的父亲、母亲,极有可能是她母亲的兄弟(或她父亲的姐妹),那么,对母亲兄弟“舅舅”的称谓,或对父亲姐妹“姑姑”的称谓,就会移用到对丈夫的父、母的称谓上来。

后来,随着父权制的兴起,从夫居成为婚姻的主流模式。“舅”、“姑”产生的历史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但传统因素的遗留与传承却是非常强大,这一称谓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

(十一)庙见

婚后三个月,新娘须择日随新郎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以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从此,才算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具有参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资格。先秦时起,“庙见”为成妇之礼。如新妇未经庙见即死亡,则由男家盛殓,归葬女方祖茔,作“未成妇”看待。后世以三月时间太长,《朱子家礼》改为三日庙见。后世民间婚礼则将拜公婆与庙见祖先之礼一并于亲迎之次日举行。

三、现代婚礼:传统的沿承与欧化的影响

上述“婚姻六礼”,虽然是先秦时期士阶层贵族举行婚礼的主要核心仪节,但自秦汉以后,逐渐为历代贵族富豪阶层所沿袭。当然,历代婚礼中,对先秦古礼也多有变革之处。如贺新婚、“闹洞房”等礼俗,即自汉代始创立。先秦婚礼中,实行的是“不贺不乐(yuè)”的礼俗。历代对先秦古礼,既有传承,也有变革与创新。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欧式婚礼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式文化因素,以及创作更多具有个性化的婚礼仪式,更加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婚庆策划的“中式婚礼”

很多古代礼仪,如“婚姻六礼”,若干名称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消失,但其实质依然存在。如“纳徵”,实质上就是现代社会让很多男青年“谈礼色变”的“彩礼”。

关于真正的传统中式婚礼,大概就包括这些流程了。各位新人准新人们,以后可不要再被婚庆忽悠了哦~

参考文献

1.(东汉)班固撰、(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