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从什么事件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周朝又有什么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共有多少个诸侯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春秋时期从什么事件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周朝又有什么关系

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两个朝代。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向东迁移到洛邑,建立东周开始的;东周包括了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

历史上的周朝实际上包括西周和东周两个朝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进行了伐纣灭商的决胜之战,建立西周,定都镐京(现在的西安附近)。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那个)被犬戎攻破镐京后杀死,西周灭亡,镐京也遭到战火破坏。

原来的废太子宜臼被诸侯拥立为新的周王,是为周平王。宗周镐京,地处西北,位置靠近游牧民族,随时面临被入侵的可能。而此时的周王室实力下降,无力保障国都的安全。而且,此时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旱灾,据史料记载,洛河、泾河和渭河都干涸了,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雪上加霜的是,岐山附近又发生了地震灾害,使得统治状况进一步恶化。而西周初年周公负责营建的成周洛邑恰好符合了新都城的要求。

迁都后的周王室衰弱,无力控制地方诸侯。诸侯群起纷争,争夺霸权,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而这一时期恰好与鲁国编纂的史书《春秋》这本书记载史实的起止年限差不多,于是就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这段历史时期成为春秋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的大量战争,诸侯国经过兼并,大量灭亡,消失在历史中。经过“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最终确立的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秦朝,战国结束。秦在完成统一的过程中,于公元前256年,攻入洛邑,周朝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共有多少个诸侯国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越 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 秦国 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

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越、巴、蜀、宋、中山等“千乘之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公国、鲁、滕、邹、费等,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关于崔杼、赵盾弑君的事情,太史官齐太史和董狐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写下来,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不畏生死。但更深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崔杼、赵盾都不能一手遮天。

所以,齐太史和董狐才敢这样报道相关事件。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当时与崔杼、赵盾分庭抗礼的大佬非常多。齐太史、董狐,也不敢和崔杼、赵盾这样叫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齐太史和董狐表面上看是在秉笔直书,但其实他们不过是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所以才会被后世吹得神乎其神。像他们这样的史官,如果放到现代社会,人们只会用两个字形容他们,那就是“愤青”!

因为,所谓崔杼弑君,无非是齐国的君主,喜欢上了崔杼的女人,就常常到崔杼家睡崔杼的女人,最后崔杼忍无可忍,才将君主给打死。问题是,齐太史在记录这件事时,并没有详细记载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简单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崔杼弑其君!”董狐的事,同样也是如此。

如果用现代的事类比,就是齐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高级官员,看对了一个下属的妻子,就与这个下属的妻子通奸,并且无视这个下属的尊严,毫不避讳的干这种无耻的行为,最后让这个下属堵在家里,给打死了。

消息传出来后,某个新闻记者,在记录这件事时仅简单一句话:“一个官员,故意打死了他的上司!”后来,这个新闻记者因此被杀,而这个新闻记者的弟弟,又继续这样说:“一个官员,故意打死了他的上司。”

你们说,这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