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节是曹操的曾祖父,为什么曹操的女儿也叫曹节呢不避讳先祖吗?中国的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的个性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曹节是曹操的曾祖父,为什么曹操的女儿也叫曹节呢不避讳先祖吗

谢谢邀请!曹操的曾祖父和曹操的女儿都叫曹节,确实重名了。古今对家人重名是相当忌讳的,为什么曹操不忌讳?乍一看,不好理解!细想,这也不算什么不正常,我认为,这可能因为是曹操的女儿,若是曹操的儿子恐怕就不会重名了。古代有句谬误说:窗户再大不是门,女的再大不是人。旧时代“人”的本义就指男人,不把女人看做人,这是极为荒谬的。小时候就经常遇到,一个人到邻居家,问:“家里有人没?”一个妇人回答说:“家里没有人。”“你不是人吗?”“啊!是的,俺家劳力没在家。”从这个例子看,可见流毒深远。古时候也有家谱,注册登记的时候,只有男的名,女的名字是不入册的,这样家谱上曹节就不重名了,古时候,除富贵人家,一般人家的女孩,有几个有名字的?大都称呼丫头,或者称呼大丫、二丫、三丫……,女孩长大后出嫁到婆家,都是姓什么,就叫什么氏,若姓李就叫李氏,姓张就叫张氏,这样一直延续到解放前,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少人才给女孩取名。两个曹节五代人了,不同时代,又是女孩,曹操认为,这也无妨。这种现象现在也有,五服之外重名的多得是,自家人也有重名字的,如有一个人叫张丽,而他的儿子叫张小丽,时间长了,叫习惯了,也没什么!感觉很正常!

中国的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的个性吗

1.乱世之能臣

治世之奸臣

社会公德之巨人

个人私德之矮子

2.法家喜欢曹操, 如:鲁迅

儒家讨厌曹操, 如:胡适 罗贯中

3.我对曹操爱、恨、又爱又恨:

爱:统一北方,不拘一格用才等

恨:杀吕伯奢一家等

又爱又恨:杨修不讲政治,太子之争选边站,不但嘴贱还故意泄露军事机密

如何看待曹操临死前说:“世人一直都看错我了,但是我还是我”

曹操是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鲁迅曾说过曹操起码算个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伟人毛泽东主张为曹操翻案,肯定了曹操历史功绩。封建社会时期,曹操名声不怎么好,尤其明清时期,曹操名声要多坏就有多坏。乾隆皇帝亲自将曹操定为篡逆。京剧是乾隆年间兴起的,以致于舞台上曹操和司马懿、秦桧等划等号,总是以白脸奸臣形象出现。

曹操临死前说的那番话也表明曹操似乎了解世人怎么看待他、评价他。曹操生前也是矛盾心态,年轻奋斗打天下想匡扶正义,兴汉室江山。像鲍照曾对曹操寄以厚望。等消灭袁术、吕布等多股军阀后,曹操又贪恋权力,杀董承、伏皇后及伏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有一些非分之想。后来,连荀彧都反对他加九锡,称魏公。周瑜、诸葛亮等都称曹操为汉贼。但是,孙权曾写信劝曹操称帝时候。曹操又拿着信对大家说,这是拿我在火上烤。曹操在《让县自明本自令》一文中一再表明自己没有称帝当皇帝的野心。可是,又说过: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不过,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

据说,曹操逃亡途中,杀朋友吕伯奢全家。并说:宁愿我负天下人,不原天下人负我。许邵曾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原来传说曹操有七十二疑冢,也是曹操担心自己死后被别人掘坟,多设墓地。现在曹操墓已经发现了。

曹操临死前说:“世人一直都看错我了,但是我还是我。”还是曹操洗白自己没有野心,不像世人想像的那么坏,所作所为遭世人误解,不被世人理解。同时也认为自己做的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是劝世人不要恨他,误解、埋怨他,一定程度也在为自己解脱。

曹操为何生性多疑

“人心隔肚皮,”“不怕意外,就怕万一”,这些俗语都是警告人们,做人做事都要多留个心眼,以求自己不吃大亏,不栽大根头。曹操多疑性格的形成,既与其天性分不开,也与其生活环境戚戚相关。

首先曹操从小就很狡诈。他爱做一些令大人不放心的事,其叔父知道了就爱向他父亲曹嵩告状,自然曹操就要遭到父亲的斥责。一天在街上,曹操看到叔父要过来了,就躺在地上打滾,口喊肚疼,其叔父见了,回家就告诉了曹嵩,等曹嵩见到曹操,问他肚疼的事,曹操说他压根就好好的,啥时肚子痛了?叔父最爱无中生有,乱告状。从此曹操再做什么,其叔父再给曹嵩说,曹嵩也不相信了。这是三国史料上记载的故事,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会装假,因此他自然也会怀疑别人装假。曹操年青时很喜欢当时名士许劭给他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也说明曹操性格狡诈,自己狡诈,就会推及及人,怀疑别人也如此。其次受其祖父曹腾影响。曹腾是东汉末期皇宫宦官,深宫大内长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允许相信任何人,早年曹操也一定接受不少曹腾的教育,幼小的心灵里已打上了不能相信任何人的印记。其三生于纷争的乱世。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相互混战,各种诡诈计谋,防不胜防,立身行事,统兵打仗,远交近攻,不谨慎小心怎么行?稍有差迟,就有亡家破国丟命的危险。其四朝廷内部暗流涌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把持朝政,生杀大权在握,但是那些不满其独断专权的朝臣,时刻在谋划颠覆曹操政权,刺杀暗杀动乱不断,不能不让曹操日防夜防,疑窦丛生。

总之曹操的多疑有其天性,更多的还是深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不得不让他性格多疑。多疑的性格保护了曹操的生命,确保了他一手打下的曹氏江山,但也冤死了吕伯奢一家,冤死了不少朝廷大臣及曹操手下,也冤死了好心为其治病的名医华佗。多疑的性格更突出了曹操的狡诈奸滑,也让大多数的后世人,无论如何也很难欣赏喜欢这样的奸雄人物。熟得熟失,泉下有知的曹操可有悔悟?

曹操,刘备,曹丕,孙权谁不算三国历史人物

这个问题并不难,就是曹操!

看三国演义,曹操绝对是个主要人物,不论是认为他是“治世之能成”还是“乱世之奸雄”。

说起三国就不能不提到曹操,不过曹操只是广义上的三国人物,广义三国是从公元184年黄金起义开始计算的,三国演义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不过正式的三国是从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同年10月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然后自己称帝,从这时开始才正式开始了三国的历史。

可见曹操死后中国历史才进去三国时代,也可以说由于曹操生前已经决定自己要当“周文王”,只有曹操去世“大汉”才会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才会开始。

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操之子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这样刘备也就有理由称帝了,公元221年刘备打着复兴汉室,为汉献帝报仇的旗号,依旧沿用汉的国号,历史上称为“季汉”或是“蜀汉”,但刘备称帝后最主要做的事是伐吴,报当年东吴偷袭荆州之仇。

公元222年,孙权见其它两方势力都称帝了,自己也想称帝却没有理由,于是只能先称“吴王”,但却使用皇帝才能用的年号,年号“黄武”,后来很多人都学孙权,对外称王,对内称帝或者按照皇帝标准享受。

直到曹丕死后(226年),公元229年4月,曹丕终于找到了称帝的理由“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于是改元称帝。

这样三国形式正式形成,因此曹操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曹操死后三国才开始,也就是说一大半的《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