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嗟来之食造句,嗟来之食什么意思?“嗟来之食”读音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6

用嗟来之食造句,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造句有:1)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宁死也不肯接受。2)但人不食嗟来之食,一个乞丐为了尊严宁肯饿死。3)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性情中人不受嗟来之爱,她宁与胡适断交,也不离翁瑞午,我以为,那是小曼骨子里的真与傲使然。4)青壮年在低头乞讨嗟来之食的同时,也失去了自食其力的精神和自尊的人格,沦为社会的弃儿。5)偶然良心发现微感歉疚,问老公:你就不能有点骨气,不吃嗟来之食吗?6)这个爱心团体冬令救济时,很能体恤难民,让人不会有嗟来之食的感觉。

“嗟来之食”读音是什么

嗟来之食,读音:[jiē lái zhī shí]

“嗟来之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

造句:1.这个爱心团体冬令救济时,很能体恤难民,让人不会有嗟来之食的感觉。

2.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宁死也不肯接受。

“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默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近义词: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反义词:自食其力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的上一句是什么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的上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完整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大概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

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盗泉之水:比喻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见《淮南子·说山训》。嗟来之食:带侮辱性的施舍。见《礼记·檀弓下》。

扩展资料: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于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哗的《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汉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