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想要的小妾会如何处置被抛弃的小妾会如何?古代“一夫多妻”的纳妾制度中,妾室的地位到底有多低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代不想要的小妾会如何处置被抛弃的小妾会如何

电视剧里的小妾,不仅锦衣玉食,还时不时和正妻争宠,太夸张了。

(清朝大户人家妻妾很多)

实际上,妾是属于奴婢的一种,妻贵妾贱,身份地位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一个不受宠的小妾,平时和婢女没什么区别。

大多数古人纳妾,主要目的都是传宗接代,生儿子。如果一个妾没有生儿子,那就只能和普通婢女一样,洗衣服做饭,家里有什么活干什么活。

真要是这个小妾看着就心烦,不想要她了,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很有钱,可以把小妾送人。南宋《齐东野语》记载,著名学者陈良贵和潘了翁,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们共同的母亲,最初是陈良贵父亲的小妾。陈父和潘父同朝为官,关系非常好。

潘父一直有一块大心病,那就是结婚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儿子。这在古代,算是大事情了,所以很心烦。陈父听说这件事情,于是慷慨的说,我有一个小妾,能生孩子,你要不嫌弃的话,就带回家吧。

于是,潘父就把这个小妾带回家,果然生了儿子。


不想白白送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卖出去。

很多小妾本身就是买过来的,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比如《客窗闲话》里有一个故事,说某人带着子女出外卖艺,结果客死他乡。女儿没钱安葬父亲,于是“卖身葬父”。某书生花钱买下女子之后,就送给了自己的好友做妾。

主人觉得小妾不能生子,或者不喜欢这个小妾,就会转手卖给别人。如果小妾年轻漂亮,价格自然很高。当然,没人要的话还可以卖给青楼,也是很常见的。

有些人,还专门靠小妾挣钱。

《续资治通鉴·哲宗卷》记载,宋朝宗室成员经过几代繁衍,人口越来越多,有些支系已经不能享受皇家俸禄,只能靠祖业慢慢撑着。某些人花钱大手大脚,为了有更多进账,就把身边的小妾“租”出去,收益颇高。

据说当时求租的人还不少,可能觉得这都是皇室宗亲家的小妾,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吧。


当然,有些富家子弟,觉得小妾没什么价值,还会拿小妾换东西或者做赌注。

(清末官员,一妻一妾)

比如,《独异志》中说曹彰路遇良马,十分喜爱,希望马主人能够卖给他。马主人不愿意,曹彰就表示自己美妾很多,可以以妾换马。于是马主人就挑选了曹彰最心爱的妾,曹彰毫不犹豫的就换了。

唐朝李翰《异闻录》中也有,鲍生有一美妾,十分喜爱。但是听说表弟有一匹好马,就想办法约表弟参赌,拿美妾当赌注,想要弄到这匹马。

这类记载太多了,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古代小妾地位很低,主人随意买卖,很正常的。

古代“一夫多妻”的纳妾制度中,妾室的地位到底有多低下

谁说古代一夫多妻制?从古至今就是一夫一妻,有钱人家,拥有女人多的也只有一个妻子,其余都是妾,妾极少有晋升为正房的,妻死再续妻,妾永远是妾。妾的作用就是陪家主睡觉,妾生子女都要称呼正房为妈妈,妾生有子女也没有资格做母亲。

在《红楼梦》那个以“孝”为先的时代,贾探春对待亲母赵姨娘的态度,是否会受到褒奖

谢悟空邀!在《红楼梦》那个以“孝”为先的时代,贾探春对待亲母赵姨娘的态度,是否会受到褒奖?答案是肯定的!

(一)

如果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探春的这种行为,首先,漠视亲娘,是标准的不孝女,是要被大众所不齿和唾弃的;再者,认身份尊贵的王夫人为母亲,则会被大家看作是一个奴颜脾膝、攀附富贵之徒。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我们现代人眼中的不孝之女、道德败坏之人,在《红楼梦》书中,在那个以“孝”先的时代,探春的这种看似有悖常理的行为真的合理并且会受到褒奖吗?原因是什么呢?

(二)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虽说以“孝”治天下,却只是统治者们粉饰天下的一种手段罢了。统治阶级真正的根本与核心是那一套吃人的封建礼法,尊卑礼仪。

落到实处,以荣国府为例,贾母、贾政以及王夫人甚至于贾探春、贾环是尊,是主子;而赵姨娘虽然是主子探春和贾环的母亲,却仍然是卑,是下人。

比如世家出生的王熙凤就曾这样隔窗弹压赵姨娘:

“大正月里,怎么了?兄弟们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样话做什么?凭他 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 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环兄弟,出来!跟我玩去。”

很明显,王熙凤的眼里是没有赵姨娘这个人的。纵然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凤姐的眼里,她仍然没有骂自己儿子、甚至是管教自己儿子的权利!

话说回头,贾探春母亲是赵姨娘,是庶出,身份较嫡出的贾宝玉要低一等;想要出人头地,她就必须遵循封建礼法那一套,将亲生母亲赵姨娘视作下人和奴才,乖乖地按规矩尊王夫人一声”母亲“;否则,她就会如她的弟弟贾环一样,走到哪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不但无法融入上层社会,甚至连气焰嚣张一点的奴才都敢上来踩上一脚——王善保家的敢当众掀探春的衣裙,正是因为她庶出的身份。因此,探春的所作所为,一方面是大环境所迫,她也有自己的不得已。

(三)

探春一直努力撇清她与赵姨娘的母女关系,卖力地讨好王夫人。终于,她等来了机会。

贾母大儿子贾赦看中了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想要讨为姨娘。贾母知道后怒气冲天,将身边随侍的王夫人逮到一顿痛骂,王夫人纵是委屈也不敢分辨。好个”敏“探春,她不怕贾母的责怪,挺身而出为王夫人申诉。经探春一提醒,贾母立即恢复了理智,及时安抚了王夫人。探春的这一举动,想必会令贾母和王夫人都会对她心生赞许。

而在探春管事期间,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因为嫌给的银子少,赵姨娘不顾女儿脸面跑去大吵大闹,撒泼打滚;探春是怎么说的呢?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王子腾)了!那里 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 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

这段话,就是公然声称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才是她的亲舅舅,而她的亲生舅舅赵国基,只不过是一个跟着她弟弟去上学的奴才罢了!她敢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说明在那个时候,这么做是完完全全遵照尊卑礼仪来的,是合乎规矩的,她贾探春并没有做错什么!

虽然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扭曲的,是可笑的,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当时,却是正确的做法。后来王夫人让探春协助管理大观园,便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结语:所以说,虽然那是个声称以孝”为先的时代,却也不能、也不敢让真正的“孝“凌驾于封建礼法之上。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丑陋之处。

古代为什么多次出现“贱妻”生贵子的现象呢

达官显贵的“贱妻”所生子嗣,称为庶子。庶子基本没有机会继承父亲的主要财产和社会地位,因为那是正妻所生的嫡子才拥有的权力。

豪门庶子从小在豪门之内就低人一等,一方面富贵就在眼前,与自己也有点关系。另一方面富贵可望而不可及,自己也只是豪门低层,说不一定有一天还会被扫地出门。

因此豪门庶子承受的压力极大,很多时候压力也会变成奋发向上的动力,因而“贱妻”所生的庶子中,有不少人通过自身努力,最终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成就了“贱妻”生贵子的佳话。

话又说回来,豪门庶子各方面的条件,再怎么说也比劳动人民的子弟要好得多:

1,温饱不愁,衣食无忧。

2,学习条件优越,只要想学丶肯努力,基本都能成功。尤其在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不是寒门子弟可比的。

3,在社会信息掌握方面,在社会经验方面,在人脉资源方面,也不是寒门子弟能比得上的。

因此只要豪门庶子奋发努力,他们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如果有些个人天赋和人生机会,成为贵人的概率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