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年吃什么?过年,说说吃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与过年有关的食物,其实除夕是没有准备的。

在我的印象中,“忙年”一般是从过年后开始,大概每天就做一件事情,一直忙到春节。春节过后,基本上就是走亲访友,吃着对方多年前准备好的食物。

年味的到来是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这一天的重要祭祀活动是“辞灶”。一般新买的炉主画像。过去比较正式的时候,两边贴一副对联:“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等等。现在很多灶王爷的画像都是高清版的,两面都有对联,方便多了。供品方面,好像应该放一些水果和甜点。据说灶王爷嘴巴甜,来玉皇大帝做年终总结时,会选出最好的。

当然,这一天依然是“扫尘”的日子,需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一扫当年的“贫穷”和“阴暗”。但是,像我们这种要工作到腊月二十六甚至二十九的群居动物,估计是没有时间干这些的。

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准备过年食物的日子。估计不同地方不一样。这里做豆腐,要提前一天泡好豆子,第二天早起排队磨豆子。用大锅煮豆汁时,要注意看火势。热的时候,马上把它舀起来。时间晚了一点,锅底容易焦,豆腐会有焦味。小时候,生活很苦。做豆腐的那天,可以喝豆汁。只好提前买一点白糖,在豆汁里加一点糖。

这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还是要做馒头。还在农村的老家的时候,起床馒头的时候,差点就得放个炕,盖上布。起床后,我开始一锅一锅地蒸。冒烟的时候,我们只好赶紧把炕上的垫子卷起来散热,生怕把炕烧了个洞。

还可以做豆包、菜包。最常见的豆包是红豆包,偶尔也会做豌豆包。菜包子的种类很多,豆腐和萝卜是最常见的。馒头是过年以后招待客人的主食。喝了几十年,包子也差不多熟了,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酒足饭饱。

还要煮肉。村子还在的时候,就要杀一岁的猪。它不吃饲料,但会吃猪草和谷物。村里最强壮、最有经验的男人轮流帮忙“压猪”,杀猪场面极其残忍,惨叫声惨不忍睹,但肉煮熟后,大家都说“真好吃”.每次杀猪,我都会想到一个经典的问题。请问大家,过了年,家里就只有一猪一驴了。是先杀猪还是先杀驴?

做肉冻,一般是把猪头煮开,加入少许猪骨和水煮肉,煮汤,加酱油,姜丝,留点肉丝和猪皮,搅拌均匀,放久了。自然凉爽的空气有助于这道美味佳肴的发展。做肉冻是个技术活,不好办。有时肉冻很松,有时肉冻太肥。不过因为原料上乘,肉冻就算做的不是很成功,也还是够好吃的,只是口感稍微差了点。

展开全文

还有炒货,一般在春节那天。因为这一天也是祭祀的日子,下午刚做完炒货就上坟了。豆腐丸子、肉丸子等此时上台,鱼肉、鸡肉也做好了。最后,必须挑出一部分,放入碗中,放在方形木盘上,最后放一瓶酒。作为家里的老大,我的工作就是端这个盘子,弟弟妹妹们负责端面食、纸、鞭炮等,一家人聚在一起,就可以浩浩荡荡地去扫墓了。一捧黄土,对于孩子来说,无法理解生与死的重大哲理意义。孩子们只对放鞭炮感兴趣。每座坟都要换上新的盖纸,烧一堆纸,放鞭炮。

长辈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祖坟。所有的工作完成后,他们会一起磕头。小时候,每一座坟墓都是陌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坟墓会引起情绪,因为我小时候有一个长辈,我给他磕头的时候,他的模样就会突然出现,想起小时候他照顾自己的场景。这时候你才会明白,父母一边摘菜,一边端酒,嘴里念念有词“过年”的滋味。

一切结束后,一家人浩浩荡荡的回家了,把祭品摆在祭台上,上面放着祖先的牌位。这是请祖宗回家过年。在以后的日子里,长辈们也会拜托自己的祖先,保佑家里的晚辈们健康成长。

然后,时钟终于到了春节的晚上。

这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无论贫富,都要用心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拿出最好的酒。

靠海的人少不了海鲜,靠山的人少不了山珍海味。就算鸡鸭鱼肉吃腻了,也要在餐桌上放一些,而蔬菜也越来越多地占据着餐桌的位置。

当年条件艰苦的时候,六八道菜就可以了,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做十道菜、十二道菜。在我的印象中,年夜饭的常客有蒜蓉凉菜,叫“火菜”,里面放着胡萝卜丝,看起来很红火;有豆腐,据说有福气;

饺子当然少不了。老一辈人留意,一直等到半夜十二点。女主人到院子里放鞭炮“送芝麻”,女主人把刚煮好的饺子装在碗里,放在祭台上。仪式结束时,全家人一起磕头。

然后你就可以回到被窝里好好睡一觉了,第二天还得早起拜年呢。

童年很注重拜年。你要在天亮前出发,以示诚意,拿到红包。拿到红包后,就可以买鞭炮和玩具枪了。动作要快,不然红包全部没收。今天除夕夜,爸爸妈妈要给我和老婆发红包,免得错过了仪式。自然不用早起,不用去爷爷奶奶那里要红包。他们早已不在了。

过年吃什么不是很重要。很多人选择餐厅点一桌年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