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负电荷接触后不会湮没?湮没的意思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正负电荷接触后不会湮没

首先说说湮灭这个词,我最早接触湮灭这个词是在了解正反物质时,那时知道正反物质如果发生接触会发生湮灭并放出伽马光子。
能量=(正物质的质量+反物质的质量)*光速的平方,质量消失为伽马光子动质量也是守恒(上图为伽马射线)。

至于所说的电荷为什么正负电荷不能湮灭,是因为电荷的正负不同于正反物质,他是正物质的一种物理现象的描述,物质具有负电荷是指具有可以移动的多余电子,而带正电的则恰好相反,它是缺少电子,不过无论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都是电子定向移动的结果,尖端放电也是电荷的聚集效应,所以如果带有相反电荷的物质接触,物质本身作为原子构成的物质,并不会反应,而是它们的电子在发生定向移动,直到电荷平衡,也就是没有电子移动,之后物体可能都带正电或者都带负点,并不会发生湮灭。

湮没的意思是什么

1.埋没:~无闻。2.一个粒子和一个反粒子相结合而转化成其他粒子的现象。如正负电子结合而放出一对光子,正负质子结合而放出一对正负π介子。

有比正反物质湮灭更强的能量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有,不但有,而且比比皆是

看到这个答案一定会有小伙伴们质疑,老郭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学物理的,不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吗?E=MC^2,质量全部都转化为能量,难道还有比这更高的能量转化率吗?转化率高不等于转化的能量总量多。我只能告诉你——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

很多事情,理论上如此,现实中未必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之所以说,正反物质湮灭不是最强的能量,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几乎没有反物质。人造的那点反物质能产生的能量总和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室中能造出来足够可用的反物质吗?目前看几乎不可能,目前实验室中能造出来的反物质,基本上是个位数的级别,能够人为控制停留非常短暂的时间。

2010年11月17日,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了38个反氢原子核,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就是目前的水平。即使把这个数量扩大10000倍,其释放的能量也不过能让一个100瓦的灯泡,亮二十万分之一秒。这么点反物质能有啥用?就更别提用反物质做炸弹,甚至是当做航空动力了。

目前宇宙中究竟有多少反物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至少在银河系之内,并没有发现由反物质形成的天体存在。科学家们找到的自然界中的反物质,基本上都是少量的粒子。由于由反物质组成的天体其发射的电磁波与正物质相同,所以通过目前的天文观测手段是无法确定哪个天体是反物质天体的。

结束语

反物质一直都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谜题,它们确实是存在的。但科学家们却一直没有在宇宙中找到聚集的反物质,这是很奇怪的。现在有好多物理学家都在研究这个方向,也有很多实验设备和探测装置在进行探索。

不论结果如何,我相信都将推进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解,推动科学的进步。但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现实,至少以目前的结果来说,不论是自然界还是实验室,正反物质湮灭那点能量都是微不足道的。在地球周围,它们释放的全部能量,都比不上你点燃的一个火把。

文/郭哥聊科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华几千年历史,到底多少种文字被湮没了

中华几千年,疆域万千里,有多少山头就有多少语言,有多少语言就有多少文字。

中国黄河丶长江流域都有先民的遗迹,几乎无处不开花,神密的三星堆文化,西藏高原的藏部落,蒙古草原的马背文化,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大辽丶大夏丶大理丶契丹丶匈奴丶突厥等古代邦国,56个民族56朵花。

花中有五颜六色,文中有七彩缤纷。上古仓颉造字,中华民族渐渐形成,在夏商周时代已在朝一统模式发展,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文字已趋于一体。但今天仍保留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字。所喜汉字汉文汉语是全中国标准语和国语。

统一又包容,独特而融合,正是中华各民族走向大团结的源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