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评析?白居易的《问友》谁有赏析发来看
发布时间: 2023-07-17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评析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释义: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使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今义:劝善规过,是朋友的道义责任,所以“益友”才能与“良师”相提并论。可是在朋友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时,也只有闭嘴大吉了。不然,就会大伤感情,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开豁的心胸,理性的判断,极力的忍耐,是接受忠告的必要条件.
【评析】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驰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白居易的《问友》谁有赏析发来看看

  《问友》

  唐诗。   
  白居易作。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注释
  兰、艾,古代常用来比喻君子与小人。(香草与臭草)   
  荄,草根。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元年(806)至元和六年间,当时作者在长安。   
  这是一首寄寓深意的诗。兰艾并生,概况相互纠缠,茎叶相互依附。“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这构成了一个悖论。作者因此而困惑,希望友人能给出一个完满的答案,遂作此诗。    作者借兰艾说话,虽未明指,但了解到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不难发现,使作者困惑不已,沉吟未决的应是君臣关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问友这首诗的意思

《问友》这是一首寄寓深意的诗。兰艾并生,概况相互纠缠,茎叶相互依附。作者借兰艾说话,虽未明指,但了解到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不难发现,使作者困惑不已,沉吟未决的应是君臣关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