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观沧海》是否真的是曹操到海边有感而写下的呢?电影《流浪地球》最后配上曹操的《观沧海》,有哪些用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曹操的《观沧海》是否真的是曹操到海边有感而写下的呢

觀滄海 【三國•魏】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灿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亲临大海,抒情而作。官渡之战后,袁绍退守。曹操继续进兵定四州,安定河北。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打败袁氏兄弟,自柳城凯旋,途经碣石所作。

曹操在班师途中登上碣石山顶,居高眺望,壮阔的大海呈现在眼前。在浩渺辽阔的大海上,突兀耸立的海岛,平添了几许神奇、秀美的景观。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阵阵扑面而来,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起伏。此刻沒有悲秋中的触目伤怀,有的是诗人踌躇满志的豪迈。

日月从海上生起,又从波涛中落下。水天一色,仿佛银河也融入其中,所有景物在大海面前都十分渺小。

电影《流浪地球》最后配上曹操的《观沧海》,有哪些用意

公元207年,曹操为了彻底歼灭袁绍残部,五月率军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得胜班师。

他意气风发,跃马登上碣石山,沧海,在他的眼前,刹那间,曹操心潮澎湃,意气难平。

他触景生情,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年的壮丽诗篇: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一年的曹操,志得意满,曾经最大的对手,家族曾经出过四世三公,雄据青、冀、幽、并的袁绍集团已彻底剿灭,北方中国在他手中再次统一。

在此以前,吕布、袁术先后殒命,余下的对手在曹操看来都已不值一提:

刘表“虚名无实”,刘璋“守户之犬”,孙策“藉父之名”,至于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更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能有资格和他并列称为英雄的刘备,此时此刻不过寄人篱下而已。

1800年前,曹操写下这首诗的时候,看到的是: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渴望统一中原的王者情怀。

时光跨越千年,《流浪地球》结尾,人类看到的是:

浩瀚无垠的星辰大海,漫漫千年的未知旅程以及为了生存带着地球流浪的壮烈情怀。

刘欢老师在谈到创作并演唱主题曲时,表示女儿是刘慈欣的粉丝,自己也非常喜欢科幻。

他被影片中刘启父子坐在海边看天的温情画面深深触动,因此才在歌词中写到“记得/我们一起坐在海边看天”,并将这份感动镌刻在歌曲里。

他还在歌曲中加入了曹操的《观沧海》,用特有的中国元素来描绘曾经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从而更加深刻反衬出为了生存要带着地球流浪的壮烈情怀。

所以,当《流浪地球》片尾曲响起时,我们听到了熟悉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此时此刻,电影的情节,曹操的诗歌,人类的命运,地球的命运,在星河流转中不断变化,全部浑然一体。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里提起曹操,极为推崇——

诸葛亮的文句所写,是君臣之情;曹操的文句所写,是宇宙人生。

《流浪地球》电影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更因为它是一部有着浓浓中国元素的科幻电影。

因为,对家园故土的独特感情,对未知命运的不屈抗争,对亲人的刻骨思恋,这实在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深刻明白的感情。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的科幻电影,未来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拓展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得更远,让我们在没有经历过的时间,没有经历过的空间,去拓展我们的人生体验。”

在原著当中,对人类为何不能放弃地球有解释:飞船的能量不足以找到能够繁衍生命的行星。大刘借 “ 我 “ 的老师之口,表达了对地球之爱:

“ 只有地球这样规模的生态系统,这样气势磅礴的生态循环,才能使生命万代不息!“

中国人曾经有过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这样的壮丽神话,也有过屈原的《天问》对宇宙终极意义的思考。

如今,中国电影人,终于有人从抗日神剧里、从清宫戏里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深远处了,开始尝试着关心人类文明的前途和命运了。

也许,《流浪地球》还算不上一部完美的科幻电影,但当音乐《观沧海》响起的时候,谁能说我们拍不出来中国的科幻片呢?

所以,曹操的《观沧海》被编入电影《流浪地球》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字字都是对地球的咏叹、眷恋与爱,无疑也非常契合电影的主题。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最大气磅礴的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孕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沧海吞吐日月 包孕群星图景

诗人博大胸怀 远大政治抱负

一、作品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诗作赏析: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征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全诗围绕“观”字展开来写,写登山所见。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耸立在海边。

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一句是动景,后一句是静景,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描绘了大海威严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树木、百草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给人以生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由静转动,气势雄伟。“涌”逼真地展现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这四句互文见义,从两个“若”字中,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运得很,用这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三、品鉴特色: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意气昂扬的豪迈情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全诗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2、想象丰富,夸张手法运用巧妙,意境开阔。

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