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出头日(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有什么深刻道理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有什么深刻道理呢

  • 为什么出头的椽子先烂?
  • 当一根什么椽子好?

这是一个打比方的俗语,流传范围很广。小时候我也常听老人们爱说这句话。


  1. 为什么出头椽子会先烂呢?这跟过去房屋建筑结构有关。以前的房屋建筑材料都是砖木结构。屋顶架构就会用上檩条和椽子。一般来说,好的房屋建筑,材料的尺寸都把握很准,长短大小等掌握一致。是什么情况导致椽子出了头?这多半都是因为房屋年深日久,有了破损没有及时修葺所导致的。由此看来,椽子出头也是身不由己,也是情非得已。主人的荒疏,风雨的剥蚀,正好都让这根椽子赶上了,它能不一天天烂下去吗?那些还能够躲在屋檐下的好椽子,自然会心安理得,虽然它们也还支撑着房屋,但它们不是那根出头的椽子,它们的伙伴还多着呢。看着出头的椽子烂掉,它们也许会有些同情,但更多的还应该是庆幸吧。幸好我没当上那根出头的椽子。从那根烂椽子身上又总结了好多经验,明哲保身多好,缄口不言也不错,有时候甚至当缩头乌龟也是无妨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有屋檐可躲,有安逸可享,永远就不出头。
  2. 深刻思考这句话之后,我们到底还当不当这根出头的椽子。其实当不当很多时候也由不得你。不知道哪一天就是你头上的那片瓦被大风给掀翻了,你想不出头也难,但如此与风雨抗争就只能一直烂下去。有时候这出头的椽子,就是那些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不出头,众多的人就会遭难,所以他们甘心情愿做出牺牲,这样的椽子先烂了,我们称赞他们是英雄,请不要流露半点对他们的讪笑,正是无数这样出头椽子的牺牲精神,才能换来多数人的幸福平安。商鞅遭车裂之刑而死;太史公遭宫刑,这都是出头椽子先烂的典型例子。但他们的牺牲精神却彪秉青史,如此也烂得值了!

出头的椽子先烂表面看起来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他们为民族大义奔走呼嚎,为正义良知大声呐喊,不惜献出生命的壮举,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也是一个高尚灵魂,这样的烂椽子虽烂而不朽!

体制内不会来事只会闷声干事情的人真的没有出头之日吗

我也是体制内,事业单位,只会闷声做事,不打牌,没有圈子,也不巴结领导,家是农村的,也没有人脉。

我1997年7月参加工作,单位第一个大学生,1998年7月转正确定为科员,一直到2006年都是科员,没得到晋升。我们单位是正县级事业单位,2001年7月我应该晋升副主任科员(原来大家都是到年限就晋升),当时可以晋升,单位人事科长说报给了领导,领导班子没开会研究,2001年10月我回家休产假了,2002年3月上班听说主管局实行人事改革,不再晋升了,直到2006年也没见到有什么改革,后来因为单位一个职工快退休了,还没有晋升,她就找主管局一把手反映了情况,我们那一批累积10多个人就一并解决了,我是耽误年限最长的。

八项规定后,单位基本没有应酬了,我踏实老实,只会做事,一个人兼了两个人的活,又不要功,突然就很多领导帮我说话了,2010年竞争科长时,我全票当选,当时我好朋友都觉得很诧异,我又没拉票,平时同大家也没交道,居然是全票当选。

2015年我又作为后备干部,被选拔去挂职锻炼,2017年被提拔为单位副职。

我的经验:只会闷声做事,不会来事,确实很吃亏。但性格是那样,也莫法。保持本色,保有初心,保持良好心态,顺其自然,开心生活。

待我出头日,定让苍龙也低头这种态度好不好

应有这种气魄和精神,但求心态平合,凡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成又如何?败又如何?应该注重经历的过程!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切如过眼云烟,汉祖胜出为帝,霸王自刎成雄,史上各有褒贬,俱往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故应懂舍得,不执着,守护住自己那颗善良纯净的心努力开拓进取着亦可。

遇到过很多特别聪明的人,但在单位为什么一直做底层工作,没有出头之日呢

聪明人分两个层次的,一种人的聪明是大家认可的,做事情各方面都不错,对人都是相敬如宾,有很多事为了別人着想,再有一种人自认为很聪明,做事情从不顾它人着想,一切为了自己,自私自利,做事不泽手段达到个人的目地,这种人往往发展的空间很小,

如何看待“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这句话

我本人经历就是好的范例!

人不应该在乎于贫穷,而应该在乎于生命。只要有命在,就是起点,就是希望!

柔石写的诗: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

为了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诗的思想是在扯蛋!抛去了生命,还有自由谈恋爱的条件吗?

“最穷不过要饭, 不死终会出头”你现在还相信这句话吗

再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这条问答不行,穷不过要饭是实话,不死终会出头,不一定,应该是以后还得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