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这山茱萸是不是真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重阳节插的,是什么茱萸

唐朝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是吴茱萸。古人所佩的吴茱萸就是今天植物学上的吴茱萸,而不太可能是枝条上都是刺、容易扎伤人的食茱萸(椿叶花椒)。

吴茱萸指的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食茱萸指的则是芸香科另一种植物椿叶花椒,它们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至于是香是臭,随各人的感受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果实,入口极辛辣。

事实上,王维晚年恰恰就在自己的辋川庄园里种植了吴茱萸,营造了一个叫“茱萸沜”的景点。有一位常和王维唱和的诗人叫裴迪,在深秋游览了茱萸沜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既然这里的茱萸能“飘香”,而且能够让人误以为是花椒和肉桂的气味,那自然只能是吴茱萸,而不是山茱萸。既然在秦岭北坡非常靠近关中平原的地方可以种植吴茱萸,那么在纬度接近的王维“山东”老家(今山西运城)一带也完全可能种植吴茱萸,供王维的兄弟们攀折佩戴。

不仅如此,王维还有一首诗叫《山茱萸》,里面描述的其实也是吴茱萸。诗曰:“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除了“清香”之外,“朱实山下开”一句也符合吴茱萸的特征(果实成熟后会开裂),而不符合山茱萸的特征(果实为核果,不会“开”)。因此,诗题之“山茱萸”应该解作“山下的(吴)茱萸”,而不能想当然以为是本草书里的山茱萸。

这山茱萸是不是真的

怎么这么黑?看起来好脏 ,我们这边卖的山茱萸好干净,颜色偏红,可以直接拿来吃,微甜,微酸。

重阳节必备之物:茱萸的图片大全

  茱萸是 重阳节 的典型代表物,每逢重阳,人们会插一束茱萸,以消灾避难,祈求吉祥平安。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期,美丽的茱萸随风摇曳,是多么赏心悦目又令人思绪绵长的画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重阳节必备的茱萸图片。


你可能喜欢》》 重阳节登高的传说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常绿带香,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茱萸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汉族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我国汉族的民间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戴茱萸能祛邪辟恶。三国魏曹植《浮萍篇》中有言:“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代吴伟业《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赏菊》诗:“秔稻将登农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怜。

  茱萸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山茱萸药性微温,药味酸而无毒,归经肝经、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止汗之效。对头晕目眩,耳聋,自汗,腰膝酸软,阳痿,遣精,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结束语:服用山茱萸也有一定禁忌,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凡肾阳偏亢、下焦湿热较重者亦不宜服用。

这是什么植物的果实,能食用吗

山茱萸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纸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该种(包括川鄂山茱萸)的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概述图片来源:  )

中文学名

山茱萸

拉丁学名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别    称  山萸肉、肉枣、鸡足、萸肉、药枣、天木籽、实枣儿

请采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