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上册(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单元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单元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单元,欢迎大家参考!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

  (1)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二、一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0。

  三、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知识点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知识点三: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知识点四:含有括号的分数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五: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混和运算中的运用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分子乘除数分母,被除数分母乘除数分子。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知识点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篇一

  【内 容】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级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