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的读书方
发布时间: 2023-07-11

说到读书,实际上是一种能力和习惯。因人而异,因书不同,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读书方法很特别,特向大家介绍几种,以飨读者。

4:26读书法。日本著名女作家吉佐和子,著作等身,她每月写作四天,其余时间用来读书。创作与读书是4:26,故称“4:26读书法”。

熟读精思法。这是朱熹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它的重点在于“熟”和“精”,离不开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只有持之以恒,集中注意,才有可能读得熟,想得深,记得牢,懂得透。

朱子读书法。这又是朱熹倡导的读书方法:“循序渐进”读书有步骤地进行;“熟读精思”,要遵循记忆与思维相结合;“虚心涵泳”,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与体会;“切记体察”指靠自己努力,重视书外功夫;“看紧用力”,要精神抖擞,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居敬持志”,指读书要有专静纯一的心境和坚定久远的志向。

卢梭读书法。这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总结的“储存—比较—批判”三部曲的读书方法,即:“广泛阅读书籍”,完全接受书中的观点,目的是为了积累起丰富的知识:进行回顾对比,加以认真的比较,分析判断每一个问题:采取批判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归纳起来,读书要“思”、“问”、“习”。即“多方思考”、“不懂就问”、“经常复习”。

求八贤读书法。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介用的。“八贤”即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几何。读书时不断地向八贤求教,会变得更聪明。告诉我们读书必须勤于提问,多侧面提问,深层次提问。

博览式读书法。这是鲁迅先生所大力提倡的,是一种博采众家,取其所长的读书方法,也叫博读法。这种读书法,阅读面较之广泛,无特定目的,不深究内容,速度较快。

五要读书法。这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读书要诀。内容是:要天天读,要夜夜读,要终身读,要抄书读,要分类读。要求读书者把书分精读和泛读两类。

变换式读书法。这是老舍先生经常采用的读书方法。通过变换词语、句式或删减词句,读细地研究作品。每次变换后都要认真反复思考,在对比中明白行文者的原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小少了”笔记读书法。这是词学家夏承焘先生所创造的。小:即指用小米子。少:即指每条笔记字数要少,内容要精。了:即指对笔记内容要透彻的了解;目的要明了。这样读书的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读书方法多多,我们学习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通过广泛深入的读书活动,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完美方法,紧跟新时代的各种读书方法,不断提高读书效率,推动读书活动更深入有效地发展。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