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用“自”好还是“又”好为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诗作《泊船瓜洲》,其中瓜洲隶属于今天的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用“自”好还是“又”好为何

这个问答与“推“,“敲”类似,不过意境与趣味却不可相提并论。也就是说诗人压根就没想用过“自″,所以也不存在“自”与“又″的纠结与推敲,因为这太初级了。“自″如用在这里是自动之意,春风自绿江南岸,也通,但没意境。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又″在这里是重复,反复,第二次或多次之意。一是指自然现象,每年花谢花开,叶绿叶枯;二是指诗人重过江南之地,心情愁怅,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呢?一个又字重在表达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游子思乡之情。因而,你就明白作为大诗人不会考虑“自″,而会直接用“又“之道理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诗作《泊船瓜洲》,其中瓜洲隶属于今天的哪里

隶属于扬州。

扩展资料

《泊船瓜洲》名句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泊船瓜洲的简短诗意

《泊船瓜洲》的简短诗意:

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地方--钟山在几座山的后面。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里?

拓展资料

原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别称“王荆公”、“王文公” 、“临川先生” 。北宋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为实现政治抱负,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王安石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 ,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主要成就

  1. 收复五州
  2. 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泊船瓜洲 》的意思(简短)

意思是:京口和瓜州之间只有一条长江。我住的中山隐藏在几座山后面。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江南的绿野。明月几时才能照到我回钟山下的家里面?

古诗原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品简介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诗中第一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很短和船行的速度非常快,来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二句写诗人回想居住在钟山的日子,产生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春光焕发的江南的景色。

第四局以疑问语气收尾,又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欢快。

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泊船瓜洲/869613?prd=home_search&search_id=2amfsko474yrk0&view_id=44zzi03d4jxlvk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