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怎样结识大学者章太炎的?章太炎先生对青年学生脾气如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杜月笙是怎样结识大学者章太炎的

章太炎,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学识渊博,杜月笙,上海滩的黑帮大亨,一个学者,一个混社会的,按理说两人应该没有交集,但是不得不说命运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章太炎的侄子,两人成了好朋友。

章太炎有个侄子在上海跟一个混混发生了冲突,冲突是这样的:有个混混说章太炎侄子住的地方的地皮是他家祖上的,非要收回,侄子对付不了那个混混,于是就请求章太炎的帮助,可是章太炎在上海没权也没势,只好找当时赫赫有名的黑帮大亨杜月笙帮忙,没成想这却正好遂了杜月笙的意。杜月笙是从一个小混混起家,所以成名之后老想结识一些有名的文人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没想到好事就自己送上门了,二话不说杜月笙立刻就帮章太炎摆平了麻烦,而且还亲自登门拜访,进一步拉近两人的距离。

杜月笙不仅带了许多的礼品而且还还在临走时偷偷地留下了两千银元的银票 ,这对于有众多学生的章太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并且还替他保留住了颜面,这下可让章太炎对杜月笙的好感度提升不少,从此两人的交往愈来愈深,章太炎帮杜月笙起了一个更加文雅的名字杜镛,还帮他撰写了《杜氏家谱》,两人的交情如江水般一泻千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了莫逆之交。

不得不说两人的结识真是奇妙,好像是早就安排好的一样,可是遇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并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好朋友。

章太炎先生对青年学生脾气如何

每逢星期日,鲁迅和其他几位同学都要到民报社听讲。太炎先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给他们讲了《说文解字》、《尔雅义疏》,还讲了一些文学知识。

据说太炎先生喜欢发脾气,可是对于青年学生,却和蔼可亲,随便谈笑,就像家人朋友一样。

章太炎书赠刘文典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刘文典是章太炎的学生,嵇中散指嵇康,祢正平指祢衡。
章太炎病中特意书赠刘文典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是因得知:蒋介石来安庆要刘制止学潮,刘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两人互相拍桌大骂,一个骂“你是学阀”,一个骂“你是新军阀”。蒋打了刘两记耳光并他关进监狱。12月5日,在舆论压力之下,他在关押了7天后获释,但只能离开一手创办的安徽大学。1929年初,他拜访卧病在床的老师章太炎,章听说他当面怒斥蒋的事件始末,想起三国时代祢衡击鼓骂曹操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这位学生:“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鲁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难忘!藤野:鲁迅是谁哦,那个中等生

鲁迅先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在世界文坛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民国文坛最杰出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同样是一个尊师重教之人。他的一生当中,有三位老师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他去世之前,仍旧对这几位影响了他一生的老师念念不忘。

鲁迅的童年是在绍兴城里读过的,也是在这里接受的启蒙教育,他十一岁时在家人的安排下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对于后来的鲁迅先生来说,他其实并不认可寿镜吾的教学方法,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对寿镜吾的钦佩之情,也不影响寿镜吾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寿镜吾是同治八年的秀才,可是他在考中秀才之后并没有去应试举人,因为他痛恨朝廷的懦弱和洋人的跋扈,因此绝意仕途留在了老家绍兴开馆授徒。他一年所收的学生不过8人,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寿镜吾的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影子,但是他并不是常人眼中的那种酸腐秀才,而是一个极其博学之人。

鲁迅先生后来在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主要回忆的就是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时的经历。虽然成年以后的鲁迅认为,寿镜吾的教学方法守旧落伍,但是这却并不影响寿镜吾在他心中高大的形象。在儿时的鲁迅眼中看来,寿镜吾老先生是整个绍兴城里“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1936年6月,著名学者章太炎去世,享年68岁。当时缠绵病榻已久的鲁迅先生,在得知章太炎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强忍着病痛写下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过了十余日又撑着病体开始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可惜的是因为身体实在太过于虚弱,鲁迅先生并没能写完这篇文章就溘然长逝了。

鲁迅先生为何在临终前坚持要写这两篇文章?因为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最钦佩的老师有三人,一位是上面提到的寿镜吾,另一位就是著名学者章太炎,还有一位就是因《藤野先生》而出名的藤野先生。

1908年,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最后一年。也正是这一年,鲁迅先生遇到了第三次流亡日本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当时章太炎一边担任《民报》的总编,一边开设留学生讲习班。鲁迅先生也报名参加了,他报的是特别班,每个星期天的上午在章太炎家中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

当时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的人有八个,除了鲁迅之外,还有鲁迅的弟弟周作人、许寿裳、钱家治、钱玄同、朱宗莱、朱希祖、龚宝铨等人,这些人日后都成了享誉文坛的著名学者。章太炎的脾气一向不好,特别是对于达官显贵从来没有好脸色。可是在面对学生时,章太炎却表现得极好,性格和蔼,与学生们随意谈笑,一派儒雅风采。

鲁迅跟随章太炎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学习令鲁迅收获颇丰,也为他的文字功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章太炎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鲁迅先后七次去探望过这位老师,每次都是早去“晚归”或早去“夜归”。

在鲁迅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深的第三位老师,就是被鲁迅称为“永志难忘”的那位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他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时的老师。后来在鲁迅去世之后,有记者特意去福井县藤野先生的诊所找到他,询问他对学生鲁迅的印象。

鲁迅是1902年3月赴日本留学,1904年9月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而藤野先生也是这一年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习教书的。那时候的清朝国力衰弱,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地位,因此当时的日本学生十分看不起中国的留学生。而藤野先生十分仰慕中国文化,因此时常劝告日本学生对周树人友善一些。

也许藤野先生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早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让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先生感受到了一丝的温暖。所以,虽然藤野先生一生育人无数,早已不太记得有过鲁迅先生这么一位学生了,但是在鲁迅先生心里,这位富有正义感的藤野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他一生中最尊敬的三位老师之一。

第546篇|小学大家章太炎

▓/小学大家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在国学十六讲中说,要治国学必通小学,可见小学不了解,难以读懂经典。章太炎是近代传奇人物,鲁迅先生说“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许寿裳也专文言称其“是革命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而在国学大师方面,又将他在语言文字学(小学)方面的贡献,列于首位。

1903年,太炎先生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猛烈抨击清皇朝的统治,被捕入狱。1906年6月出狱,立即被革命同志、青年学生们接送到日本。他在东京一面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继续鼓吹反清革命;一面讲学,讲的就是“小学课程”,即语言文字学。

当时有八名留学生很想听课,但是因为时间冲突无法参加,于是请太炎先生“特设一班”,于每周日上午去章氏寓所听课。这八个人是: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均夫及许寿裳。

其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