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纵队分布有多广泛?真的有第五纵队这样的特务部队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第五纵队分布有多广泛

五纵队分布很广的,应该各条战线都有,不过以公知比较多,这些人的亲人许多在国外,对我党和祖国已没有什么情感了!

真的有第五纵队这样的特务部队吗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以后,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就率领心腹班底,撤出长春乘火车到达吉林省通化县(现在是地级市),这里靠近中朝边境,是关东军提前预置的“战斗司令部”所在地,也就是军事术语中的野战司令部,包括伪满皇帝溥仪等人后来也被裹胁到这里。

按照关东军的战役部署,大批日军将从东北腹地向半岛逃窜,以便通过半岛再逃回本土,作为必经之地的通化,因此留滞了大批日军官兵和家属。据不完全统计,当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关东军放下武器时,通化地区被缴械的日军官兵多达37000余人,主要是第125师团和第134旅团的部队,另有医院、学校、航校等后勤单位,以及大批伪满官吏和警察。

理论上说,这些日本官兵和家属,是应该由国民政府安排进行统一“遣返”的,但是由于国共双方部队正在辽西地区爆发战争,因此到了1945年11月份左右,在通化地区的大部分日本人已无可能前往遣返集中地葫芦岛港。而且苏军是逮着日本人就装上火车运往西伯利亚,所以这些日本人东躲西藏,分散在通化以及周边县镇的乡下,许多人逃过了苏军的抓捕。

苏军撤离东北后,八路军冀东军区的一个团、山东军区六师第18团的一个营接管通化,着手组建地方政府。敌杜聿明的部队攻占锦州后,东北局又决定把通化作为后方根据地,因此将供给部、卫生部、军政大学、炮校、航校等非战斗单位,也都从辽宁的抚顺转移到了通化,并组建了通化地委和军分区,地委书记是后来的38军政委刘西元将军。

为了配合杜聿明部队的正面进攻,国民党方面也盯上了通化,专门派出一批特务人员潜入通化,勾结已经投降的日军、伪满人员阴谋举行暴动,企图把八路军驱逐出通化,扰乱我军后方。叛乱的主要组织者,是敌“通化党部书记”孙耕晓和日军第125师团原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等人,而其中被煽动起来准备参加叛乱的日本兵,城内城外多达10000余人。

孙耕晓代表辽宁省党部跟藤田等人秘密达成协议,于1946年2月4日凌晨4时共同举行叛乱,消灭城内的民主政府和八路军,然后组建所谓的“通化中日联合政府”,国民党方面则作出保证,允诺在通化的日本人可以不回国、不失业、财产受保护。为此,这些日本人搜罗了一些藏匿起来的武器,串联了航校、炮校、医院里被我军留用的日籍人员,至于选择2月4日这个时间,是因为当天为1946年的大年初一,敌人认为当天我军戒备会比较松懈。

情况确实很危急,因为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当时为了支援前线和在通化周边地区进行剿匪,通化军分区掌握的部队大部派出,留守力量已经非常薄弱,只有教导团的两个连、县大队的两个连数百人,而参加叛乱的日军和汉奸多达万余人。更要命的是,即便在这四个连的部队中,还有敌人的“第五纵队”作为内应,这就是主要由伪满士兵、警察改编而来的县大队,以及通化公安局内部的一些变节分子。

什么叫“第五纵队”?这个源于西班牙内战时期的特殊名词,主要是指隐藏在我方内部的敌人内应武装,而在通化暴乱中,第五纵队的实力几乎占到了我军的一半力量,当真是千均一发。在遭到敌人拉拢的人员中,有一个通化县大队警卫连的侦察员名叫王晓峰,他的立场比较坚决,把敌人的情况和动向及时向军分区做了报告,而分区后勤部的军械股长沈殿铠,也发现了自己的舅父刘靖儒是叛乱的头目之一,迅速上报了情况。

所以通化军分区提前掌握了敌人的叛乱阴谋,包括具体计划、信号和口令等细节,留守的分区政委吴溉之同志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作出部署,首先命令分区参谋长茹夫率精干人员奔袭敌人的叛乱指挥部,当场将孙耕如等人抓获;同时要求各机关单位组织人员分发武器进行备战,尤其是要甄别和处理内部的叛变分子,并派通讯员联络最近的部队:李红光支队增援通化。

孙耕晓到案后,通化军分区通过审讯进一步了解了敌情,尤其是“第五纵队”的情况,它包括县大队林大队长以下的大部分、教导团一个李姓营长以下数十人、公安局董志祥以下10余人、专员公署李志义以下20余人。吴溉之政委一边密令各单位抓捕敌人的内应分子,一边派部队将通化县大队的两个连缴械,同时调附近的临江县大队进驻,这个县大队主要由矿工组成,人员比较可靠。

就在我通化军分区、地区公署紧锣密鼓整肃内部和严阵以待的时候,由于藤田实彦漏网,1946年2月4日凌晨4时,随着全城电灯两闪两灭的信号,以日本人为主的叛乱还是发生了。大批举着战刀和棍棒的日本人冲向我方各单位(武器不多),而留用的日籍人员也行动起来,炮校里面的日本人开始给坦克加油、航校里面的日本人做起飞准备、医院里面的日本人杀害了几乎所有八路军伤病员。

所幸我军在炮校和航校两处的反应很快,迅速控制了一批企图参与叛乱的日本人,将飞机、坦克和大炮掌握在手中,为平定叛乱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局面。而暗藏在各单位内部的“第五纵队”人员也纷纷被抓捕,因为有完整的名单在手里呢。而各单位人员配合警卫部队,分守大楼和要点,用猛烈的火力射击冲上来的日本人,战斗一时非常激烈。

尽管日本人一度攻占了公安局大楼,但是很快就被我军在大炮的火力掩护下夺了回来,而缺乏武器弹药的日本人在其他单位门前也是伤亡惨重尸横遍地,我通化军分区党政军机关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坚持到了天亮时分。此时兼程赶来的李红光支队(朝鲜支队)3000余人到达战场,立即对日军发起猛烈进攻,藤田及其所部支撑不住,开始四散向城外逃窜。

前后仅用半天时间,通化日伪人员的叛乱就被我军坚决彻底地镇压了,八路军和李支队指战员在通化城内外进行搜捕,共抓获参与暴乱的日本人5000余名,并处决了其中一批骨干分子,使通化的形势迅速趋于稳定,藤田实彦不久也被抓捕归案,连病带吓,在监狱中一命呜呼。战后,吴溉之政委专电向东北局汇报了平定通化暴乱的情况,1946年2月7日,彭真回电:

电悉,你们的断然处置很好,1、所有参加暴乱的国民党分子一个不杀,但不要释放,让其书面写出组织暴动的经过,准备向南京方面提出抗议;2、对参与暴动的日本人之首要分子及战争罪犯要坚决镇压,所有参与暴动之日本人的财产应予没收,乘机把日本法西斯在通化政治上、经济上的势力坚决肃清。。。

到底有没有第九纵队

西北野战军兵力规模较小,没有编成第九纵队,而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都各自编成有第九纵队,所以解放战争期间曾有三个“九纵”。一直到1949年初全军统一整编时,才分别改称为二野第15军、三野第27军和四野第46军。

(开国中将秦基伟)

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的二级军区“太行军区”部分地方部队,组建于1947年7月2日,首任纵队司令员是开国中将秦基伟。在此之前,太行军区已经组建了第三、第六纵队,所以九纵被称为“太行人民的第三个儿子”。

中野九纵成立后划归陈赓兵团指挥,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成为解放军经略中原的三路大军之一,1949年2月在河南周口统一整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下辖第43、第44、第45三个师,秦基伟为军长。第15军转战十一个省,从成立时的20000余人发展到50000余人,后参加抗美援朝,是上甘岭战役的主力。

(开国中将聂凤智)

华野第九纵队的前身,是八路军山东军区的胶东子弟兵,首任纵队司令员是开国上将许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