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丨章继刚: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
发布时间: 2023-07-11

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2023创意农业学术季

创意农业学·乡村振兴微课堂

2035全球农业展望

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章继刚在2023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创意农业界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热烈祝贺2023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的成功召开!“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以“发展养心养美创意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宗旨,以“强农兴农、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繁荣,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创意农业力量”为使命,聚焦国际农业热点、全面研判形势、分享真知灼见,同时紧抓农业强国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契机,推动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美学经济、一村一品、食品安全、休闲农业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海南创意农业与国内外创意农业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各位专家学者精彩的发言、精辟的观点让我获益良多。

值此第一届博鳌国际创意农业论坛学术交流月举行之际,我以《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题,并以书面方式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建设世界级诗画名村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蕴含着长久积淀的文化与美学价值。乡村的振兴,要靠建设,要靠经营,更要靠艺术与美学。传统乡村蜕变为世界级诗画名村,要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探索出“文旅融合+美丽乡村”“创意农业+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全力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传统乡村要发挥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各出奇招,探索可推广的创新路子,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进一步提高乡村与农民的获得感。

传统乡村要以艺术和美学融入乡村,以艺术眼光和审美视角重塑乡土。传统乡村蜕变为世界级诗画名村,要通过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农耕体验、亲子研学、艺术美育、山地运动、康养旅居等创意农业新业态,构成当代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繁荣景象,让广大人民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和创意时尚的希望的田野上。

构建乡村美学生态圈,打造创意生产生活场景

展开全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注重促进创意设计、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等不同领域的平台、企业、院校、团体以及个人从业者,与乡村建设和各类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时尚起来,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四川省泸州市安民村用美育激活传统村落,创办儿童画院,打造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新模式,从一个后进村转型为远近闻名的大熊猫网红艺术村。四川美术学院为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研发艺术研学课程,以“花木奇谭”课程对应东升村的花木产业,“水到渠成”课程对应景观水渠,在柳荫镇组织了“大地魔法师”“自然勘探家”“小小收藏家”等系列研学工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学习艺术课程。审美成为艺术家、教育家们用艺术美学助力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载体。上海市青浦区林家村以“稻田林家,艺术乡村”为主题,打造“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乡村”,吸引“丁一鸣绘画艺术工作室”“路上有马工作室”等一批艺术家工作室纷纷入驻,用创意与灵感为乡村注入活力。通过弘扬乡土文化、提高村民审美水平、增加村民收入,一个个传统乡村体现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乡村新风貌。

深度挖掘村庄在地文化,把废弃的老酒厂为改造为乡村客厅,举办绘画节、音乐会、“小镇美学榜样”“乡村+共生”美村艺术季等活动,成都市大邑县南岸美村引入朱胜萱工作室、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中心、伴城伴乡乡村公益基地入驻,构建一个包括美园、美田、美食、美宿、美院、美营的乡村美学生态圈。创意农业不仅提升乡村“颜值”,还打造出新的创意生活生产场景。

怎样通过丰富多样的乡村文旅节活动,以节促游、以节富民?促进城市的人才、创意、资金等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与乡村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相结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将乡村潜在资源转化为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丰富乡村文化业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南岸美村倡导“自然康养、文化艺术、欢乐休闲、历史民俗、美食潮玩”审美体验,打造集合主题展厅、社区治理中心、乡村图书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于一体的乡村多功能公共服务区,形成以景观美学特色场景主题餐厅为支撑的“艺术美学+三产联动”,书写公园城市的乡村美学表达。

以文化产、以文兴业,让乡村因“美”而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避免乡村建设出现碎片化、同质化、重物轻人、主体模糊等问题,更好地为美丽乡村赋能,江苏无锡在全国率先编制乡村建设美学导则,基于无锡乡村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文化富土意象”,以最美环境、最美产业、最美风尚打造最美村庄,努力实现“一户一景一新韵”的美好愿景,充分展现“鱼米之乡”新风采。无锡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让乡村向“美”而行、因“美”而兴、因“美”而富。无锡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将植被、农田、水系、道路等全面按美学规范建设,运用美学理念打造无锡乡村,形成自然生态打底的“青绿乡野意象”,打造更有韵味、更具活力的“新江南人家”村落。依托乡村建筑、乡村景观和文化活动营造“古韵乡愁意象”,结合乡村生产生活的特点构建“田园康养意象”。

浙江制定出台《浙江省乡村美育计划—美育村(社区)试点工作指南》,组织30多人的专家指导团队,打造一支近100人的乡村美育员队伍,引进近200位驻村艺术家,从人文自然环境、美育举措、文旅业态、综合管理与保障 4 个方面明确规划方向,提供规范指导。浙江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文明素养,美育村盘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

怎样深度践行艺术振兴乡村这一理念,不断地深入探索艺术赋能乡村的有效路径?促进城市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产业资源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到以文化产、以文兴业,意义重大。浙江美育村培育以文旅融合创新力量,以“空间创意”“产品创意”到“生活创意”,助推更多浙江乡村建设成为富有美育特色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村庄,高效率推动美育村落地创建工作的开展,极大提升当地美术鉴赏和创作水准,同时带来丰富的居家就业岗位和创收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巨大能量。

塑造乡村时代特色风貌,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天府旅游名镇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涌现中国艺库、七十二院等高端民宿、特色老院落、客家情景剧、夜间灯光秀……一个集艺术原创、国际演艺、文化创意、文博会展、美食文化等为一体的创意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四川立足人美、家美、村美,强化顶层设计,培育乡村美学带头人,打造美学小镇,推动乡村美学教育共建共享。怎样提升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价值,让农民生活更美好?德阳绵竹市以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塑造乡村时代特色风貌,使其成为承载乡恋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场景,充分实现城乡供需精准对接、互促互进,效果显著。在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深挖年画传统文化内涵,发展年画产业,建起跑马场、花博园、水上乐园。年画村推出艺术体验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美食、特色民宿等精品年画旅游线路,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乡村咖啡馆,走上致富路。

西安市鄠邑区挖掘乡村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节庆、旅游等各类文化资源禀赋,注重收集整理、创意提升、活化利用,丰富产品形态,以提升品质内涵,塑造品牌特色。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以艺术为核心,以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为契机,通过展演艺术、民间艺术、大地艺术的综合呈现,将麦田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艺术气息倍增。怎样注重传统技艺、传统材料的运用,加强乡村美学教育?蔡家坡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塑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旅游环境,吸纳返乡青年创业就业,村庄从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产业转变。

培育乡村创意生活方式,打造世界级美学产品

作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创意农业第一村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以农业大田景观观赏、非遗手工文化体验、乡村振兴示范教育等为特色,盘活原来闲置的场地,乡村十八坊、第五季香境、第五季妈妈农庄等景点不断涌现,带动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在洪雅县红星村,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柳江古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园等资源优势,形成以休闲度假、“非遗”传承体验、美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态。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为“非遗”千年古镇,宜宾市双河镇的凉糕名声在外。2019年,结合葡萄井和凉糕等美食文化,打造集旅游、商贸、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古镇文化旅游中心,实现古今融合、文化传承。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围绕4A级景区曾家山,高规格建设曾家山山地康养旅游度假区,打造了林家坝子、曾家山·原乡度假区、曾家山滑雪场、荣乐养生谷等旅游产品,形成“生态、美食、医药、运动、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

如何围绕“农村、农业、农旅、农民”综合发展,彰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