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出剑》第四十九章谣言止于智
发布时间: 2023-07-11

1

这位的政协委员,有派头,戴金丝眼镜,60来岁,长瓜脸型,面色红润,文质彬彬,风度儒雅,依然坚称可以充当中国和美国的“调停人”,他情绪激昂地说:“中美不要开战,我有能力当协调人,让美国不打到中国来。”

赵万刚问:“你怎么就有这个能力,能够说服美国不打过鸭绿江?现在美国的飞机已经轰炸了丹东,我们许多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他们还用细菌弹,投掷到中国境内,东北出现了鼠疫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美国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了?”

张东荪说:“我和他们的关系好,和包瑞德是朋友,和司徒雷登是朋友,和前北平美国领事馆领事白瑞奇是朋友,有通信往来,他们充分信任我。”

赵万刚:“包瑞德,美国驻华新闻记者,还是蒋介石的高级顾问?你们怎么是朋友的?”

张东荪说:“过去曾在国立政治大学及上海私立光华大学任教授,他教英语,我教国学。关系非常好。后来,我来北平,他介绍北平美国领事馆领事白瑞奇给我,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后来白瑞奇去香港任领事馆领事,日前我还派人给他写了一封信,关于中国无意和美国对抗。北平美国领事馆远东情报部撤离北平时,有许多东西没有带走,交给我保管。我信守承诺,一直保管得很好?”

赵万刚问:“都有什么东西?文件还是器材?”

张东荪说:“通讯器材。CMS电台,还有交直流发电机等。”

赵万刚问:“你是用他们留下的通讯器材和美国联络的?”

张东荪笑了说:“我哪里会用通讯器材,我只是保管员。他们信任我,才把东西交给我。前不久,包瑞德托人带来信函,要走了一部CMS电台。来人试了试,保存状态良好,通上电就能用。可见我是多么用心保管,是美国忠实的朋友,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赵万刚问:“来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长什么样子?会熟练用CMS专业收发报机器?”

张东荪说:“来人是个中国人,穿着大靴子,显得个子很高大。大约30多岁。说一口俄语,也会说河北定兴话,他很熟练美制CMS电台。”

赵万刚问:“来人是不是叫秦应麟?他怎么有在台湾的美国顾问包瑞德的信?”

张东荪说:“他自称叫彭振北,从天津过来的。他也看见从天津开往东北的铁道线上,军列一趟接一趟,上面还有坦克和大炮。我跟他聊了几句,我知道宋时轮部携苏式80吨重型坦克和喀秋莎火炮从山东乘火车开往了东北,聂荣臻部两个半师开往山海关。新乡、郑州三列车军用装备运往东北等等。他很感兴趣,聊够了,他就把电台装在大皮箱里,还有一台小型交直流发电机,雇了一辆黄包车拉走了。”

赵万刚吃了一惊:“你把我军的重要军情都告诉了这个彭振北?你是有意告诉他的,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无意说出来的?”

张东荪说:“我们聊得投机,不过是我的见闻。现在大家谁不关心朝鲜战事?一开口聊天,必聊战争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我走到哪都主张,不要出兵朝鲜,不要和美国打起来,我来当协调人,协调中美关系!我有义务,也有资源和渠道,协调两个方面。”

展开全文

赵万刚说:“你泄露我军机密给特务分子。还提供了电台。”

张东荪说:“电台本来就是美国人的,美国人来要,我当然要给人家。我不是军人,普通见闻也是机密?还泄露给特务?谁是特务?那个彭振北吗?我看他像个技术员,呆头呆脑的,似乎对新中国的变化很不熟悉,像个从境外来的。”

赵万刚说:“你家里还存用美国人的通讯器材是吧?还有多少?”

张东荪说:“还有四部电台,一台交直流发电机。都是大功率的,大家伙,每一个都很沉,一个人扛都扛不动。彭振北拿走的是小功率的。”

赵万刚请示了公安部杨奇清副部长,得到批准,搜查政协委员张东荪的家,在他的豪宅地下室发现了美国人的四部大功率电台和交直流发电机,铁皮保险柜等。

赵万刚把来龙去脉说了一下,他分析说:“政协委员张东荪始终认为,他在做‘对’的事情,不认为自己泄露机密。其实,他正在干帮助敌特、帮助美国、出卖我军情报的坏事。我认为,从他家取走一部电台的人,就是秦应麟。因为秦应麟个子高,这个特点比较明显。彭振北是特务天津小组的代码,这部电台,配备有自己的交直流发电机,无须使用公共电量,所以用传统的查用电量的方式,很难查到这部电台,我们要转变思路,从秦应麟和家属等亲戚关系查,还应该扩大范围,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据我们北京市公安局掌握的原保密局北平站站长徐宗尧交代的材料,秦应麟组的特务在北平有家的,旧部成员有胡振远、李庆生等。根据此线索,我们在北京市公安局的配合下,从户口方面着手核对,可尽快找到秦应麟和旧部下的住址。然后顺藤摸瓜,会比较快地把这个‘彭振北’天津小组打掉。”

2

但是,很快抓捕秦应麟的工作陷入了僵持阶段,因为这个“彭振北”电台忽然缄默了,最近没有发报,难道这个电台的反侦查能力很强?对公安部门加大监测力度有所顾忌?

查找黄包车夫,有了结果。一个黄包车夫从张东荪家拉过一个高个子男子,带着挺沉的箱子,在前门火车站下的车。而发报机和发电机这样物品带上火车,是会被查出来的。所以,专案组分析认为,秦应麟很可能在前门火车站前换乘另外的车辆,也可能是黄包车,也可能是三轮板车,也可能搭乘路过的马车,于是,新一轮调查又开始了。

而查找秦应麟旧部下的工作,收获寥寥无几。因为秦应麟原在河北,北平解放前一个月左右退到北平,后来这个组就解散了。只有一个叫钮益培的,家住平谷,好像一直没有进城,还待在山村里。秦应麟的妻子卞书兰,一直住在城里,没有和任何人来往。只好派人监视,“守株待兔”。

但是,让赵万刚没有想到的是,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张东荪被释放了。这个被赵万刚抓获、隐藏在政协的“大内鬼”居然被释放了。

赵万刚不理解的是,按理说,这个人罪过不小:就是他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远东负责人包瑞德保管五部电台。这个张东荪,这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团成员,一直不认为自己有错,还曾直接给在香港的美国机构写信,他自以为是可以来协调中美关系。他把其中一部电台交给了潜入大陆的特务秦应麟。秦应麟用这部电台给台湾发报多次,给我方造成一定的损失和破坏。

原来,专案组把审讯材料上报后,罗瑞卿部长(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和杨奇清副部长把张东荪以上的所行所为,及北京市公安局破获的张东荪派亲信给美国驻香港领事馆送情报的事,向毛主席、周总理作了汇报。鉴于张东荪1949年初在北平和平解放过程中起过有益的作用;1949年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主席团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毛主席说:“张东荪的问题虽是敌我矛盾,但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杀、不关,把他养起来”。

就这样张东荪被释放了,他专心在家写书,出版了《道德哲学》《认识论》《科学与哲学》等多部著作。学术上,还是有建树的。好友郭沫若拜访了张东荪,因为当年张东荪是《学灯》副刊主编,陆续刊发郭沫若从日本寄来的诗稿。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毫不掩饰地说:“昨天接着你的信同新诗,非常欢喜。你的诗是我最喜爱读的。你诗中的境界是我心中的境界。你狂飙突进毫无拘束的风格,想象奇特,白话文中结合了古典之美,值得鼓励。”在另一信中,又写道:“前函当已到了,你的诗已陆续发表完了。我很希望学灯栏有一种清芬。”由于张东荪的敦促、鼓励,郭沫若创作愈发勤勉,积腋成裘,终有诗集《女神》的诞生。

郭沫若说:“张老,您现在心情怎么这么好,研究哲学,收获连连。”

张东荪说:“我的心情当然好了,毛主席为我说话,赦免我无罪,恐怕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幸运的罪人!我多次给美、蒋提供情报,给我党和国家特别是志愿军赴朝参战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对于我这个反革命分子这样宽大处理,是绝无仅有。我万分感动,感恩戴德,除了好好工作,无以回报。”

郭沫若说:“张老,我记得您在解放前《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现在与将来》等文章,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其观点得到梁启超的支持。断言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发展实业。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您现在还持这个观点吗?”张东荪惭愧地说:“当年陈独秀将他与我和梁启超等人的通信及有关文章编辑成《关于社会主义讨论》的长文,发表在《新青年》上,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由此全面展开。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施存统、何孟雄等纷纷撰文,批判我和梁启超。阐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除了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我现在彻底认输了,也明白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实事也正是如此!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梦想,中华民族独立和自强!”

郭沫若说:“张老,看来这段时间您的反思还是很深刻的。我来邀请您斧正一下我刚完成的论著《奴隶制时代》。”

张东荪说:“岂敢,你是甲骨文和历史学的开拓者。毛主席喜欢你的《甲申三百年祭》以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毛主席把它作为整风文件,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主席和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好成绩啊!”

郭沫若说:“在乘车前往北平的路上,毛泽东又说起了《甲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