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动民国陆军部长亲自围剿的是哪个土匪?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惊动民国陆军部长亲自围剿的是哪个土匪

我看有楼下普遍有人说孙美瑶,这土匪在1923年干了件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当时去的是交通部长吴毓麟,楼主提问是陆军部长去剿匪,那就是1914年陆军部长段祺瑞剿灭土匪白朗起义了。

图为河南汝州白朗寨,至今留有当年修筑的堡垒工事。

1912年深秋,豫西剿匪司令王毓秀在河南都督张镇芳的授意下,设假招抚骗局,捕杀了青草岭下八家土匪头领。势力较小、对政府一向不抱多少幻想的土匪头子白朗幸免于难,在其族叔白瞎子等人的鼓动和协助下,白朗将各家山头幸存的弟兄聚拢起来,打出“中原抚汉军”的反袁旗号,攻城陷寨,横行豫西鄂北。

土匪出身的白朗,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死后头颅挂在开封南门城墙上,右二木笼子就是。

在河南舞钢母猪峡起义的白朗,发誓要“明明白白地跟袁世凯做一回对头儿”,当时急于为“二次革命”寻找借用力量的讨袁军总司令黄兴,派上校联络官沈体锐潜入鲁宝汝山区,就任抚汉军参谋长,与白朗共同率部东征,对革命党的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白朗被斩首示众后,遗体被乡民秘密葬于石龙地区的关庄村,图为白朗墓。

有了革命党人支持的白朗起义不断声势浩大,河南都督张镇芳剿匪不力,并威胁到了袁世凯老家项城,袁世凯大为震惊,命令时任陆军部长的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前往河南剿灭白匪,随后由陆军总长段祺瑞和英国驻华武官罗伯特亲自指挥十数万政府军围剿,抚汉军一度声势浩大,突破了一道道重围,占领鄂北重镇老河口,拿下豫陕要冲荆紫关,然后入商洛,走陕甘,最后被前来阻截的川军消灭了主力,1914年8月白朗率残部在逃回河南老家路上被北洋军击毙。

闯王李自成其人如何究竟更接近姚雪垠小说描述,还是更像明史记载呢

李自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他最为辉煌的一件事,就是把大明王朝送进坟墓,这也成了李自成农民起义事业的巅峰。

从以往各个朝代看,靠农民起义推翻一个朝代的,并不多见,多数农民起义,他们的结局是被镇压的。

虽然他们的破坏力非常大,且严重削弱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像李自成这样,以农民起义军首领身份,直接打进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自尽,是很少见的。

农民起义的“魔咒”

但李自成依然没有逃脱中国农民起义的规律,那就是有足够的破坏力,却没有足够的创造力,他们往往善于毁掉所有的一切,却懒于创造,像朱元璋这样能够毁灭,也能够创造的农民起义领袖,十分罕见。

农民起义是在老百姓最活不下去的时候起义,因此,起义初期,只要有一些利益,就会响应云集,这种利益,在李自成起义中,就体现在“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的政治口号。

同时,农民起义除了口号,还会给响应者一些实际的好处,这些好处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比如,分地主家的房屋,土地,甚至可以娶地主家的小妾。

这种利益投入的本钱很少,因为老百姓已经临界死亡边缘,因此,不需要太多丰厚的实际利益,比如李自成,他解决了福王之后,获得了福王的所有家产,这些家产,大部分留给了自己的起义军将士,还有一部分,送给了百姓。

这些送出去的,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也足够让老百姓感恩戴德。在唐朝时,魏征和王珪就曾经对打江山容易还是守江山容易,做出了讨论,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但这种容易,并不能改变李自成起义的艰苦,李自成曾经两次被打的全军覆没,最惨一次,手下只有十八个人活着。

但他两次都东山再起,可以说,李自成有了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才能两次东山再起。

和很多农民起义一样,在攻破北京,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李自成的内部迅速腐化,再加上清军的进攻,让李自成迅速失败。

这似乎也成了一个铁律,当农民起义把一个王朝瓦解之后,他们很难创造一个王朝,必然会有一些官僚阶层,摘取果实,以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明史》中的李自成

在明史中,没有李自成的单独列传,只有《流寇传》。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编纂最为详细,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全都写了上去,虽然读起来相当繁琐,却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李自成的一生。

从明史中看,李自成以及其他一些农民起义领袖,的确是流寇,虽然是写农民起义,但重要笔墨还是官兵的英勇无畏,崇祯皇帝的短视猜忌,而描写李自成,则比较黑化,比如他喜欢吃人心等等。

就连他手下的重要将领李信(也就是李岩),虽然明史中对这个人,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但也写了他不得已的事情。

这是正史对于农民起义的普遍印象,这是立场不同,阶级不同,所以产生的评价也不同,所以,在明史中的一些黑化的内容,也是不足为奇了。

但明史对于李自成的生平描写,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除了一些阶级性有关的评价以外,其他生平事迹,可以完全显现出李自成的事迹。

中国的史料,浩如烟海,而且,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写的很详细,明史已经是足够详细了,但李自成的传记也不过几千字而已。

这几千字,绝大多数是记事,极少的评价,不会把非常详细的过程写出来。所以,从明史中了解到的李自成,是一种很骨感的李自成。

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

在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一个文学家姚雪垠,开始对李自成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艺术创造,这个人写李自成,足足用了十余年,期间,光记录零星资料的便签,卡片,就多达三百万张,更别说查阅的资料了。

成书的《李自成》,字数达到五百万字,差不多是正史的一百倍。这部书详细的描写了明末这场农民起义,可以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不同的是,历史演义小有不少虚构成分。

但历史小说不一样,他是以小说的写作风格,小说的笔法,描写历史事件,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有迹可循的,但又比正史的资料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可读性也很强。

同时,在历史小说中,比正史更注意塑造人物的形象,这些形象,并不是一种定势思维。比如流寇就是流寇,英雄就是英雄,他会把人物塑造的更加丰满,更加具有多面性,把人物的优点和缺点,都体现出来。

比如,在姚雪垠的《李自成》这部书中,表现出了农民起义的英勇无畏,也描写了他们的明争暗斗,既描写了崇祯皇帝的勤政,也体现了明朝官吏的腐朽。

这种多角度的描写,更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才可以更真实展现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因此,《明史》中的李自成,真实但不够丰富,而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则真实而丰富,是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可容易体现出那段历史以及生活在那段历史中的人物。

梁山108条好汉,只有1个农民,为什么会被定义为农民起义呢

梁山定义为农民起义自有他的属性论,宋朝还是处于农耕文化期,且第二拨上梁山的晁盖刘唐三阮白胜等都是属于地道的农民

如何评价民国初年的白朗起义

孙中山不成熟思想牺牲品!反袁,反对五族共和,用孙中山与满蒙切割换汉地独立?

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和落草为寇的宋江为何都喜欢招安

张作霖为匪是动乱时代的一大害,招安是利欲所图,此人朝秦暮楚,为利度时光,小人也。宋江出生于礼廉之家,素有及时雨之称,为人广交朋友,收亡纳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