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晚上为何有些地方农村烧豆秸秆?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是啥讲究有何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大年三十晚上为何有些地方农村烧豆秸秆

其实这很好理解,民间的传统风俗而已,尤其是在中国农村,风土人情比较讲究,就单拿大年三十晚上烧烧豆秸秆这个事,我知道的就有好几种说法。

1)惊吓年兽

大家都听说过年兽的传说,意思就是年三十晚上会有怪兽出来闹事,又因年兽怕爆裂声,所以每年的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是敲打脸盆,燃放爆竹。在古代爆竹不是现在的火药制成,当年的爆竹其实就是火烧竹子产生的爆裂声。但是从前的爆竹并不便宜,所以导致很多百姓家放不起爆竹,所以烧豆秸秆充数。虽然年兽的传说只是传说,但这种风俗却留了下来。

2)谐音“财”实则为柴

年三十其实有很多讲究,比如不能烧蒜皮,如果烧了,家主在未来的一年里与妻子会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年夜饭必须有鱼,谐音“年年有余”;而烧豆秸秆也是这意思,意为“年年有余财”。

3)烧晦气,我不知道别家有没有这种习俗。早些年,我们这的当地人有一部分人会在年三十晚上用豆秸秆或水稻秸秆点燃之后生出的烟去熏烤自己家的屋子,意思好像是驱赶晦气什么的。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其实所有的一切举动都是风俗习惯,例如福倒了、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不干家务活等,主要的作用是了却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接美好的新年。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批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

农村老人百年之后,儿女们披麻戴孝,这是大部分地区的葬礼风俗。至于为什么要披麻戴孝,相信大多数人不清楚。下面,笔者就来分享一下当地的说法:

源于一个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一位老妇人有三个儿子,因为老妇人年事已高,已经到了商量着做棺材、办后事的时候了,而每次三个儿子都是争执不断,甚至还大打出手。

老妇人听了之后非常伤心。第二天就将三个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告诉他们自己死了不用棺材、不举办葬礼、也不用土葬,只需要用身下铺的席卷住找个没人的地方扔了就好。但是,需要答应她一个条件,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看看门前大树上的乌鸦和猫头鹰。三个儿子“喜出望外”,想着终于不用花钱了,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通过长期的观察,他们发现:乌鸦很小的时候都是老乌鸦外出寻找食物,来了喂给小乌鸦吃;等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老了不能再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就变成小乌鸦寻找食物来给老乌鸦喂。而隔壁树上的猫头鹰则不同,小的时候也是老猫头鹰找食物喂给他们,但到了老猫头鹰不能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小猫头鹰不是去找食物喂给老猫头鹰,而是吃掉了老乌鸦。

看到这里,三个儿子算是明白了,痛哭流涕非常后悔,都说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孝顺老母亲。可说来也怪,等他们回去之后,老妇人已经走了,再也没有留给他们尽孝的机会,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在为老妇人举行葬礼的时候,他们选择像乌鸦一样身穿素色衣服;并在身上批麻,颜色看起来跟猫头鹰一样,目的是为了告诉已经百年的老母亲——“老妇人要他们明白的道理,他们明白了、也记住了”。

之所以这个习俗流传下来,一来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人们的思念、不舍和怀念;二来,也是为了提醒后人,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

披麻戴孝的出处

《仪礼》。仪礼中规定丧服要使用麻衣,并且分为斩衰(cuī)、齐衰(齐zī)、大功、小功、缌麻(缌sī)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您那里关于披麻戴孝,又有怎样不同的说法呢?

欢迎电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关于狗的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大家的回答,几乎囊括了所有与狗有关的歇后语了,我就没必要再“狗尾续貂″一番了。谢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