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住院期间,二师是谁在指挥又调来一个师长吗?为何楚云飞直到抗战后期才晋升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李云龙住院期间,二师是谁在指挥又调来一个师长吗

人民解放军的编制管理是这样的,一个师也好,一个军也罢,或者更高一级别的单位,他们只有养兵的权利,所以在李云龙住院期间,二师的训练及各项工作由政委领导指挥,或者由政委通过党委指定某一人指挥,并通报全师及上一级机关我的回答不知对不对,并请亲们指正,希望亲们千万不要喷啊,在此谢谢亲们了

为何楚云飞直到抗战后期才晋升师长

楚云飞不是抗战后期晋升师长,而是回到中央军嫡系后才晋升第五军89师师长。

楚云飞的事情涉及那个时代复杂的军队关系,他既是黄埔五期地道的天子门生,又是晋绥军阎锡山信任的心腹,同样是团长,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李云龙眼里,楚云飞是大妈小妈抢着宠的红人。

当年常校长就是凭黄埔校军的东征北伐,在军阀的世界里,打出一片新天地,到临近抗日,才勉强获得各地军阀的部分认可,但是各地已经形成利益集团的军阀,时不时也还是各有野心,一旦涉及其势力范围,其抵抗也异常坚决。从西安事变看,他是各方都可以勉强接受的“共主”,但除与我党有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外,那些名义上已经被他收编的地方军阀,始终自成势力,李、白的桂系,一直到百万雄狮兵临城下,都准备过大江的时刻,都还在给常校长上眼药。

反过来常校长也在早期,就开始考虑给各地方军阀部队掺沙子,楚云飞大概就是第一批带着一定任务,没进中央军,而是回到家乡的黄埔生之一。通常这些地方军阀也不是傻子,这类黄埔生回地方,郁郁不得志者多,不过楚云飞不同,电视剧里也没法表现,原著里对楚云飞的相关介绍,楚云飞去黄埔,似乎还是阎锡山指派的,所以很多人根据他在晋绥军一直是团长,就说楚云飞也受阎锡山猜忌,遭遇职场天花板,这是不对的,楚云飞这个团长,在晋绥军也不是普通团长,按书里描述,晋绥军楚云飞358团,是加强到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的加强模范团,拥有人马五千,这在当时,已经是普通国军半个师的编制,特别是还有一个炮兵营,在别的部队,哪怕是中央军嫡系,团级单位别说配置一个炮兵营,能加强个机枪营,都是硬的不得了的部队了。而在晋绥军,这种团长起码不会是个受猜忌的人可以担任的。

从楚云飞接触李云龙八路军的行为看,楚团长行动自由尺度非常大!不能小看这一点,在当时“沾红”可是非常可怕的事,为这个事被收拾了,楚云飞喊冤都没地方喊去,但是你看,他接触李云龙非常自然,无所顾忌,事后也确实没有因之吃什么挂落,说明什么?说明这是在常校长,在阎长官眼里,忠诚度已经无需考验的心腹!从我们读者的上帝视角看,楚云飞在与李云龙的接触里,两人固然惺惺相惜,可是各自的立场分明的很,风格再高,气度再大,联合抗日结束后,放手一搏的表达很清晰,一点不虚伪,而两个人后来的经历,也印证当年各自放下的狠话,从楚云飞的角度说,他对得起常校长,对得起阎长官对他的信任。

至于楚云飞一直是团长,一来他那个团确实特殊,特么说是加强旅都行,这种核心部队,肯定不能放弃。二来晋绥军也有自己的问题,晋绥军是阎长官一手拉扯起来的部队,这位老汉相当善于政治运作,甚至在那一批老军阀里,经济上也很有一套,把个山西治理的铁桶一块,一直到什么程度呢?—— 那时相当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军阀的日本人攻进山西,华北侵华日军高层曾感叹:以后大东亚共荣就该像山西这样子!后来我们对阎长官还有一个半官方的评价:儒枭。

但是山西的这种发展,是阎锡山地方强权政治的结果,对中下层山西民众毫无道理可讲,任何异议都是先来五十大板,然后问你是听话还是咱们接着再来?阎锡山做大做强的地方,在于他比当时别的军阀大方,对于自己核心利益集团,舍得分权分利益,这才捆绑起晋军集团,还捆绑的相当扎实。可能很多人不愿意认同我这说法,那么看看晋军的战绩,阎长官政治上长袖善舞,能在几个鸡蛋上跳舞,经济上在地方军阀中排名极其靠前不说,还极具自主性,这一点很重要,东北奉军别看经济情况更好,实际整个东北已经被日本操控。

这么厉害的阎长官之下,晋军所有胜绩全是政治运作得来,从来没有靠某场硬战获得什么利益,包括晋军升级为晋绥军,势力最盛时扩张到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四省,可是晋军出省就没打过胜仗,有人觉得晋军在省内,保卫自己土地时,打的还可以,虚幻的给晋军加了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人设,其实晋军在山西省内战斗力一样拉,之所以内战强,是阎锡山已经对手下的兵颇为绝望,重点建设了炮兵部队,而当时的交通条件,他山西搞的比较好,内线作战,火炮支援到位,炮兵没垮之前,跟三七年的日军都有得一战,出省火炮跟不上,谁见谁捏,其战斗力拉到什么程度?—— 不能动用火炮的情况下,出川抗日,都走成叫花子的川军,在山西境内频繁洗劫他的军火物资储备仓库,他的晋军既拦不住,也追不回,只能跑到常校长那告状,然后不了了之。

山西兵战斗力不行吗?八路军如何发展起来的?最初就全靠山西子弟支持!跟着八路军才是保卫自己经济成果,跟着阎长官是洗劫自己的经济成果啊!只不过八路没来,在你阎锡山大板子政治之下,不敢怒,不敢言而已,并不是你阎锡山真的建成了皇道乐土!

到抗日结束,晋绥军编制很阔绰,前前后后有过十个军的番号,可是军队一直就是十三四万人,八个师,再有点骑兵炮兵,始终扩张不起来,跟八路军东渡八年,拉起来小二百个团比,充分说明了山西子弟做出的选择。

反映到楚云飞身上,就是晋绥军官多兵少,你楚云飞就在358团团着吧你!

国民党,整编十一师,师长是谁

国军第18军整编十一师曾与刘邓大军对战,师长乃国军名将--常胜将军胡琏。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黄埔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其人勇谋兼备而不骄,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胡琏喻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还是恰如其分的。第18军战斗序列

1930-1931

军长 陈诚

第11师师长 陈诚 罗卓英

第14师师长 陈诚(兼) 周至柔

1931-1933

第11师师长 罗卓英 肖乾 黄维

第14师师长 周至柔 霍揆章

第43师师长 刘绍先

第52师师长 李明

第52师师长 陈时骥

1933-1937

军长 陈诚 罗卓英

第11师师长 黄维

第14师师长 霍揆章

第43师师长 邹洪 李士林

第67师师长 傅仲芳

第94师师长 李树森

第97师师长 孔令恂

第98师师长 夏楚中

第99师师长 郭思演

1937-1938

军长 罗卓英 黄维

第11师师长 彭善

第67师师长 李树森 黄维

第60师师长 陈沛

1938-1940

军长 彭善

第11师师长 彭善、叶佩高(39年5月)、方靖(40年1月)

第43师师长 金德洋

第67师师长 莫与硕(借调第三战区)

新编第23师师长 盛逢尧

1940-1943

军长 彭善 方天

第11师师长 方靖、胡琏(42年3月)

第18师师长 罗广文(39年3月)

第199师师长 宋瑞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