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造句(为什么不能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不能因材施教

一个班五六十人,老师上课的时间有限,平时工作也多,精力也有限,哪能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要因材施教,必须先要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时间作保证,才能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教育和辅导。

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

谢谢邀请。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根据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这就是孔子著名教育理论——因材施教。

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呢?

我认为对于一个老师而言,“因材施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根据学生不同资质釆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但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争对班上大多数制定,不可能一人一套方案。采取的策略一般是“抓中间,带两头”,所以必须当天布置作业,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尽快解决。既要注意大多数人共同存在的问题,又要兼顾到“两头小”的同学,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培优辅困,让优等生能“吃饱”,让学困生学有所得,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不能歧视学困生,他们学习有困难,还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关爱与尊重。另外,班级学生不同,年代不同,也应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套方法用到底。

二是根据教材特点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以语文为例。哪些内容适合老师引导分析,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合作探究,哪些适合朗读教学,哪些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家长而言,因材施教就是要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中,了解孩子状况,客观评价,恰当定位,要求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不能盲目攀比,别的孩子上重点,自己孩子非上重点不可,这是不从实际出发的表现,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不能跟风。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少批评,多鼓励。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引导,教育孩子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不能一曝十寒。对于学习较优秀的孩子,更要严格要求,要注重全面发展,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不能因为学习好就溺爱,忽视思想教育。

家长应当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及时引导疏解。发现孩子的爱好,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干扰孩子的判断。很典型的就是高中分科时学文还是学理,高考填报志愿等,不少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和爱的名义,左右了孩子的人生,这也是不因材施教的表现。

希望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因材施教,共筑教育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