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真实的徐庶到底是什么样的?徐庶进曹营的故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真实的徐庶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曾经谋主徐庶一言不发是不可能的,顶多承诺“不献一计”。还有不仅是刘备有谋士旁走的遭遇,曹操身上也发生过“某某进某营,一言不发” 的事情,就是曹操手下跑别的集团了,发誓不献计。知名度比较低,卖个关子,一会说他。

徐庶挺倒霉的,他胸怀大志,“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不甘于平庸,刘备正适合他,不仅是刘备会用人,还因为刘备人才少,后者相当关键。

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后,他只得去北方,留下刘备在风中凌乱,后记载徐庶官职御史中丞,连蜀汉当时实际掌权者都说,魏国人才多啊!为徐庶感到惋惜。

御史中丞大概就是检举官,检查官这样的职务,实权视帝王的侧重而定,这应该是对徐庶人品和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重大决策方面,确实见不到他的身影。

这或许也是他当年的承诺。

番外说曹操。

曹操手下一人叫毕谌的(chen二声),曹操做兖州牧,他做别驾,就是益州张松那个官,张邈叛乱时劫走了毕谌的母亲,曹操说:“你走吧,你的母亲在叛贼手里。”毕谌发誓对曹操无二心,曹操感动的哭了出来。

之后归顺张邈。吕布被灭后,复归曹操。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

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其实这都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徐庶投到曹操门下后为曹操出谋划策,得到了重用。后来他也为司马懿出了不少主意。

扩展资料:

生平

徐庶年少时好任侠击剑,初平时与石韬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相交甚笃。刘备在新野时候,徐庶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徐庶与刘备一同南下,因其母被曹军虏获,徐庶只好向刘备辞别并投靠曹操。徐庶投靠曹操后,黄初时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太和时诸葛亮出兵陇右,知道徐庶仕才如此,曾感叹地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二人指徐庶与石韬,石韬曾与徐庶一同投靠曹操,黄初时为太守、典农校尉)”数年后徐庶病逝。

艺术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里,徐庶化名单福,本来想去投靠荆州刘表,但是见到刘表后觉得刘表善恶不分,于是留书一封与之辞别,前往司马徽那里倾诉,被司马徽称有王佐之才。刘备跃马檀溪回新野之后,徐庶在司马徽的指引下,于市井上刘备的回城路上放声长歌,表达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刘备听到歌声后前往接见徐庶,并拜徐庶为军师。

曹操得知刘备于新野驻军,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庶用计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并将吕旷、吕翔斩杀。后曹仁亲自点兵前来,李典又被赵云杀败,曹仁于是摆八门金锁阵,但是徐庶很快识破阵中破绽,派遣赵云率领五百军士将前往破阵,杀败曹仁。曹仁不甘失败,决定晚上前来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曹操得知刘备用徐庶为军师之后,在程昱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见是母亲亲笔书信,向刘备告别,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许昌。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徐庶也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赤壁之战时徐庶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但嫌曹操逼死母亲不向曹操说明。在庞统的指引下,徐庶制造谣言说西凉马腾、韩遂造反,杀奔许昌,曹操无计可施之际,徐庶当即向曹操请命,领三千兵马,以臧霸为先锋,星夜离开赤壁。

徐庶进曹营后为什么敢“一言不发”

没有啊。徐庶最后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算得上高官了——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检检察长了,能走到这个地步,怎么可能一言不发呢,难道平常干活,他的僚属们都是只看他的眼色行事?当然,这是玩笑罢了。一言不发应该指的是在大事上不提意见,不出主意,平常小事上无所谓,但很明显,徐庶不可能这么干,否则也不会做到高官。汉末三国史上倒是有这么个人,名叫习宏,他哥是刘属荆州零陵北部尉,禆将军习珍,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吕蒙袭取荆州时,因为之前关二爷北伐襄樊时兵力吃紧,所以抽调了大部守兵北上,造成荆州腹地空虚,基本无力抵抗,所以大片地区望风而降,独有习珍坚守不屈。习宏就劝习珍伪降,留待来日。于是习珍伪降后,联络樊胄——一说应为武陵从事樊伷——一起举兵,结果樊胄不顶事,被荆州降将潘濬迅速讨平——果然,伪军比正规军更给力啊,但习珍仍按原计划发动了七个县起义,并自号“邵陵太守”,又是潘濬率兵前来,连战之后,七个县相继陷落,习珍带着数百残兵退入了深山,在拒绝潘濬的劝降后,又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箭尽粮绝,饮剑自裁,实现了他“必为汉鬼,不为吴臣”的誓言。刘皇叔闻讯之后,还给他发了丧,追赠“邵陵太守”。而习宏也在此之后,流落在吴国境内,“凡有问,皆不答”,真可谓“习宏居吴境——一言不发”,真正做到了历史上徐庶都不曾做到的义举。

历史上徐庶进入曹营后,为何就销声匿迹了呢

说到徐庶,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有一个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其实,《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多有演义虚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给徐庶立传,可见其在东汉三国的历史上,影响和作用并不大。

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有两处写到了徐庶。刘备依附刘表屯兵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曹操派军来攻新野,徐庶为刘备献计大破曹仁,”当为虚构的演义故事。

刘备新野兵败溃退时,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为曹操效力。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其后,徐庶一直在曹魏效力。到魏文帝曹丕时,徐庶已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在《三国志》中,陈寿没有为其立传,《三国演义》中,后续没有徐庶的描写,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徐庶并没有《三国演义》出场时描写的那样有智谋过人,二是曹魏的阵营中人才济济,徐庶不似在刘备“兵微势寡“这边,受到重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