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故事(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一一发生在秦、晋之间淝水之战中留下的一句成语。

东晋时期,曾几次北伐失利。秦苻坚错误地认为,自已拥有“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可以大举发兵攻晋。公元383年,苻坚下令广征兵马,令苻融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先锋,自已带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倾全力攻打东晋。

东晋将领谢石、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八万拒秦军。

秦军攻佔寿阳时,苻坚派被俘的晋将朱序到晋营向谢石说降。这朱序原曾固守襄阳,其母韩夫人也曾率城内妇女修筑“夫人城“以抗秦,致使襄阳城久攻不下。至今天,“夫人城“仍雄立在襄阳城西北角,成为旅游的景点之一。后来朱序以为秦兵己退,疏于设防,加上部将李伯护降秦作内应,秦兵攻破襄阳,朱序被俘。

朱序到晋营后,不仅没说降,反把秦军的虚实全都密告。并建议说,秦兵百万,势不可挡,现在趁它还没到齐,迅速出击,打破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谢石等听从朱序的计谋,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袭秦营,歼灭秦兵一万五千多人。晋军士气大振,乘胜前进,冲到淝水右岸,和秦军主力隔河对峙。秦军在寿阳城上观察晋军队伍严整,又见北面八公山上的草木摇动,以为都是晋兵。这才有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成语。

接着,晋军利用秦军后撤之机,渡水猛追,加上朱序在秦军阵中大呼:“秦兵败矣!“来扰乱军心,致使秦军溃不成军,在路上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到了,自相践踏,死者枕藉。以致使淝水之战成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成语草木皆兵的典故及其出处是怎样的

成语《草木皆兵》,草木是指野草和树木。皆:全部。兵:士兵。野草和树木都被当成敌人。形容极度惊恐,人在惊慌错乱时疑虑重重。

经典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

东晋谢石作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抗击秦军。

苻坚登上寿阳城眺望,看见晋军阵容整齐,声势浩大,便有些畏惧。

晋军用计在淝水之战大败秦军,秦军闻风丧胆,在败退时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那些追兵。

草木皆兵一一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