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图片(活字印刷术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活字印刷术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技术革命。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印刷书籍用的是雕版印刷。这种方法是在一个固定的版中雕刻文字,然后一版一版印刷。雕刻一套书版耗时很长,工作量大,有错误也不便修改,很不方便。

活字印刷就灵活多了,它把模板中的单字解放出来,成为使用灵活的字模,一举变呆板的印刷方式为方便快捷的印刷方式。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个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根据书稿,把字模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然后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可不要小看了“字模拆出”、“再次使用”这两个小小的步骤,它正体现出了活字印刷的特征和优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发明家毕升。最初,毕升先用木头做字模,木材遇油墨会膨胀,字迹模糊不清。毕升又改用胶泥做字模,印出来的字迹非常清晰,于是,胶泥活字开始进入到印刷业当中。印刷时,工人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上面放松香和蜡,四周用铁框围起。根据书稿要求在框内排满活字后,把铁板放在火上烘烤,待松香和蜡熔化,再用另一块平板在上面压平。等到松香和蜡冷却凝固,块活字版就完成了。工人在上 面涂上油墨,就可以进行印刷。印过以后,把铁板放到火上烧热,松香和蜡熔化,活字就可以拆下来。

印刷当中,工人们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用来印刷,另一块板用来排字。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印刷速度非常快。根据用字的情况,一些常用的单字往往会刻好几个,出现频率很高的“之”“也”等则会准备20多个,如果碰到冷僻生字,就随用随刻,灵活方便。 后来,人们不断对活字印刷术加以改进。

元代的王祯一反毕升不用木质字模的习惯,发明了木活字技术。他在《农书》里详细记录了使用木活字刻字、选字、排字、印刷的方法,可以说是字模材料的一次改良。此外,王祯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的方法。他制成了两幅直径约七尺的大轮盘,再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放入转盘内的格子里,一只盘内放常用字,一只盘内放不常用字。排字工人坐在两幅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使选字、排字又变得异常方便。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良、完善,活字印刷越来越灵活和便捷,印刷机出现之前,活字印刷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印刷业的主要印刷方法。

唐朝初年至清代,中国为什么一直以雕版印刷为主,明明已经有活字印刷了啊

感谢邀请,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而且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事,也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技艺门的记载。

虽然活字印刷发明于宋代,但宋代却是雕版印刷的黄金年代。那时候,雕版印刷的书籍规模不仅巨大,种类也非常繁多,涉及文、史、医学、法律、地理、建筑、农林、佛教,由于雕版印刷的成熟,很多名人龢文人也都选择用雕版印刷自己的作品。

至于为什么活字印刷一直无法取代雕版印刷,这个问题本来应该分两头说,但在这里,我就不去详细说雕版印刷的好处了,单就来说说活字印刷的劣势吧,只要说清楚了它的不足,就能明白它之所以无法取代雕版印刷的原因了。

第一个不足就是工序繁琐,且极容易出错。据金简《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的记载,活字印刷术的工序计有:摆书、垫版、校对、印刷、归类、逐日轮转。如此多的工序,只要一个环节出错,那么最后印刷出来的东西就会作废。

另外,据《梦溪笔谈》、《造活字印书法》等相关资料记载,活字的制作通常分为手工雕刻龢以子模铸字两种,而我国历史上在经常使用的泥活字、木活字和铜活字等都为手工雕刻。这个方式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既费人力又费时间。还有,手工雕刻除了效率低,且易造成各字大小不均笔画粗细不以、排字行距歪斜不整齐,甚至出现单字横置、倒置的情况。《水经注》序注云:昨夜江南所进之书有《鹃冠子》,即活字版,字体不工且多讹谬。

汉字的特殊形态是延缓活字印刷术推广的另一原因。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方块体系信息量庞大,数量很多,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的需要,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几万个活字。这样大的数量,制作工程是相当繁复的。福建林春棋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到道光二十六年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可想而知。

欧洲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体系来说,仅需要制作数十种字母、字符的活字,便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排版工作。这种差距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信息传输速度要比以拼音文字为载体的信息传输速度低出许多,客观上延缓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即使清朝活字印刷的书籍有所增加,但仍未取代雕版印书成为主流。据《中国活字印刷简史》,现存的明清时代活字版丛书20多种,雕版书籍却是数以万计。 活字印刷术经历整整六七个世纪的发展,从未取代雕版印刷术。如果不是外国人“慧眼独具”,中国人根本不觉得重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