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寺庙是那些?法门寺在哪里 法门寺的简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中国五大寺庙是那些

中国十大著名寺庙简介
  (一)白马寺简介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
  白马寺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白马寺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据《后汉书•释老志》、《洛阳伽蓝记》等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浑身闪闪发光的金人,在宫里飞旋。第二天,汉明帝召来大臣们为他圆梦,一个大臣说:“我听说西方有一种叫佛的神,陛下梦见金人,一定是佛。”
    汉明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于是,他便派人前往天竺国(印度)去取佛经,历经艰难带回了佛经原本----梵文贝叶经,并在白马寺的清凉台上译出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以及其他佛学著作。为了存放这些佛经和宣扬佛教,汉明帝下令仿照天竺国的佛寺模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因为佛经是用两匹纯白的马驮回来的,寺院建成后,就起名为“白马寺”。
    
  
  (二)大昭寺简介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相传由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联姻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兴建。据藏文史籍记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8世纪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其移置于小昭寺,而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迎至该寺供养。因“昭”为藏语音译,意为佛,故称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一座吐蕃时期的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每日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大昭”,藏语为“觉康”,意思是释迦牟尼,就是说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而这尊释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大昭寺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三)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四)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 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古称解梁,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
   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
   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五) 晋祠
   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悬瓮山下晋水的发源处。这座祠堂建于北朝,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督虞而建造的。据说周成王有一次同他的小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摘下一片桐叶,削成玉(王圭)(玉(王圭)代表诸侯的权力)的样子,对叔虞说:“把这个封给你。”边上的大臣就请求成王选择吉日,正式给叔虞封地。成王说:“我是和他说着玩的。”大臣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叔虞就被封在唐这块地方,因为这里有一条晋水,唐国就改名为晋国,这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晋国。现在我们把山西省也叫晋,是因为它就在古代晋国这一片土地上。
  
  晋祠里最有名的“三绝”:一是周柏隋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隋槐是隋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