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200句名言(为什么说耶路撒冷是世界最大的火药桶之一最近真得又要引爆了
发布时间: 2023-07-17

为什么说耶路撒冷是世界最大的火药桶之一最近真得又要引爆了

死亡,是这个地方的常态,让人痛惜,但又让人无奈。

《塔木德》里的这句名言: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但因为这个死结和流血,许多人也感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就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主要圣地

犹太人说,这里是我的地盘,两千年前就是犹太人的首都,西墙(哭墙)是我们的圣地。

巴勒斯坦人说,你们犹太人早就被驱逐了,耶路撒冷是我们的首都,哭墙之上,是我们的尊贵禁地。

这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敏感的问题,尤其中间还夹杂着宗教的情感。

圣殿山

对于犹太人和伊斯兰教信徒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和血泪。

这片弹丸之地被三大宗教同时视为圣地,让这里在经数千年之后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时至今日,依旧不停地搅动着人们的想象。

三千年以来,各色人等都觊觎着诸神之地耶路撒冷。人们固执地认为,他们心目中的耶路撒冷,才是真正的耶路撒冷。每个人都有权利用他们手中的火与剑,埋葬别人手中的耶路撒冷,创造属于自己的荣耀。然而,始终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也许这是诸神的约定。

打着宗教纠纷的名义,实则为了资源,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像巴以这样陷入持续不断的战斗当中。这么多年了他们到底是为了争夺古城耶路撒冷还是为了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犯不着拼个你死我活,那么无辜的生命在这持续的战争中消失!

没有钱你什么都不是,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

有道理。虽然只是表面现象,同样能够体现出人生哲理。因为钱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以及勤奋与懒惰的分界线。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如果别人都有了钱,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你依旧站在穷困的边缘,靠政府救济度日,试问你自己还是有什么好说的?总不能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社会,推到命运身上吧……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了钱是万万不能。在当今这个好时代,只要肯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而且还是不错的收获。

耶路撒冷的哭墙是什么来历

在耶路撒冷,有一面表面看起来毫不起眼,却世界闻名的墙。2000多年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面墙前,或高声祈祷,或默默站立,或泣不成声、或亲吻墙体。

这就是有名的“哭墙”,也被称为“上帝的邮箱”。每年都有大批的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面石墙前,把自己心中的愿望写在纸条上,层层叠叠地塞进石缝里,向上帝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些五颜六色的纸条,除了祷告外,更多的是希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身体健康,以及犹太民族繁荣昌盛。

(耶路撒冷的哭墙)

“哭墙” 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东部,长约48 米,高约19 米,由约600 块巨石组成。公元初年,耶路撒冷被认为是欧洲的尽头,而“哭墙”正好位于欧亚分界线上。因此,“哭墙”也有西墙之说。

现在的“哭墙”,经过了千百万朝圣者的抚摸和洗濯,石头都已经被打磨光滑,粼粼发光,似乎闪烁着泪痕般的光泽。

“哭墙”是犹太人心中的圣地,镌刻着犹太人几千年来的信仰和苦难,也承载着犹太民族昔日荣光和历史的沧桑与悲恸。这面墙见证了坚强的犹太人在历经2000多年的颠沛流离后,依然能顽强地回到故土,重建家园,延续民族的辉煌。

因此,“哭墙”同时也是犹太人坚忍不拔的信念所在。所以有人说,没到过“哭墙”,就等于没去过耶路撒冷,也就没到过以色列。

为什么“哭墙”在犹太人心目中,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这还得从它的历史说起。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承袭王位,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圣殿”所罗门圣殿,成为了古犹太人的朝圣中心。

(所罗门王)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占领,第一圣殿也惨遭焚毁,数万犹太人被俘虏和囚禁,史称“巴比伦之囚”。

其后,顽强的犹太人又在第一圣殿的废墟上建造了第二圣殿。

公元前37年,犹太人对第二圣殿进行了扩建,修建了台基,使得第二圣殿周围的平台更加宽阔。

公元70年,罗马皇帝对犹太人展开了血腥屠杀,又将第二圣殿夷为平地。为了彰显罗马军队的盖世武功,他们留下了圣殿的部分残垣断壁,这就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哭墙”。

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苦难的犹太人被迫流亡于世界各地,无法回到故土。直到拜占庭时期,犹太人才被准许每年一次回到“哭墙”前祷告。

每当这一时刻,大量的犹太人聚集在“哭墙”前放声恸哭,“哭墙”之名由此而来,并成为了所有犹太人心目中的圣地。

二战时期,数百万犹太人惨死在德国纳粹的屠刀下,“哭墙”也就成了犹太人缅怀亲人和宣泄悲痛的精神家园。也给了所有的犹太人团结一心,永不屈服,誓与纳粹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哭墙”墙根下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被分为男祷告区和女祷告区。其中绝大部分为男祷告区,约占整个区域的三分之二,中间用屏风隔开。

(哭墙前祷告的人们)

男士在进入祷告区前,必须戴上帽子。因为他们相信上帝就在“哭墙”的上方,如果光着脑袋对着上帝,是一种对上帝不敬的举动。而女人则不必蒙头,祷告结束后,女人们一律要面向哭墙一步步退出以示恭敬。

在祷告的过程中,犹太人都不能直呼神的名字,凡是涉及到神的名字时,一律用点头表示。因此,祷告过程中点头频繁的程度,也就成为犹太人是否虔诚的表现。

关于“哭墙”,还有一些神奇的传说。

一是“哭墙”曾经流泪。在墙体六七米高的一块石板上,曾经出现过一片水渍,而且这片水渍经年累月存在,既不扩大,也从不缩小,更没有水滴掉落下来。

这个奇异的现象,引来犹太人的惊呼。因为在犹太教的传说中,“哭墙”流泪可是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预兆。

后来经以色列文物局调查,这是因为哭墙另外一侧用于滴灌的水管发生渗漏所致,另一方面也因为长在石头中间的那些植物腐烂后所引起,纯属自然现象,和“弥赛亚”无关。

二是人们在墙缝里发现了数额巨大的支票。

据报道,以色列文物部门每年都要对石缝中的纸条进行清理,有一次居然在纸条中发现了一个装有70张支票的信封,总计金额超过了5亿美元。这些支票来自世界各地,并没有填写支票的接收者是谁。很显然,这是虔诚的犹太人献给上帝的。

这就是耶路撒冷的“哭墙”,它传递着犹太民族的一种精神和信仰,也支撑着不屈的犹太民族,从古至今生生不息。

(参考资料:《犹太文化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