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案(天津教案中,曾国藩为了讨好洋人而对同胞痛下杀手,是汉奸的表现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天津教案中,曾国藩为了讨好洋人而对同胞痛下杀手,是汉奸的表现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天津教案是很复杂的。

但总体说来,是满清官员处置不利,导致出现大规模的民众骚动甚至暴动。

抛去反洋人的大背景不说,天津教案完全是误会加偏见。

当时中国弃婴是很多的,尤其是丢弃女婴。很多家庭,只想要儿子,剩下女婴就丢掉。

在满清中期还有所谓的育婴堂可以收养,但在那时候根本没有这种机构,女婴基本都会死亡。

天津的教堂神父和修女出于人道主义,以及传教的观念(给婴儿受洗也算是传教的一部分),收养了很多女婴。

因为神父和修女不可能在天津各地活动寻找弃婴,就提出可以给一点钱让人将弃婴送到教堂。这本来是好事,但极少数流氓无赖看到了商机,偶尔偷窃孩子送到教堂。

神父自然不知道孩子是拐来的,就这样收下。

一时间,民间出现了零星婴儿丢失现象。

这尚且不致命,关键在于天津当年流行瘟疫,教堂也被影响。身体很弱的婴儿们没有抵抗力,前后死去了几十人。

神父花钱让中国工人,将婴儿埋葬。但这些工人偷懒,不愿意挖深坑,只是盖了一层薄土。野狗被尸体的气味吸引过来,将婴儿坟墓扒开,将一些尸体吃掉。

这些惨状又被中国老百姓看到,误以为是神父为了造洋药,拐走中国小孩挖眼挖心后杀死。

这本来是谣传,如果政府及时辟谣,也就没事了。

当天津政府一是懒政,二是也希望借助民众搞一搞洋人,因为洋人对天津政府非常嚣张,满清官员受气很多。

结果,谣言瞬间传开。

6月18日,天津当地民间黑社会组织水火会抓住了一个叫武兰珍的人贩子,并从其身上搜出迷药,严刑逼问迷药是从哪里来的。武兰珍为了逃避毒打,就拉教会保护自己,说是法国天主教堂给的,让他去拐骗小孩送到教堂杀死。

但当时民众却认为罪证确凿,群情激奋,上万人包围了望海楼天主堂。

天津政府见事情闹大,由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知县刘杰等人,押着武兰珍去教堂和洋人对峙。

结果,在神父面前,武兰珍张口结舌,根本说不出是谁给他的迷药,连教堂基本情况甚至大门在哪儿都搞不清。

天津官员发现武兰珍在胡说,很尴尬,急忙退出教堂劝告群众撤走。

但此时群众已经激愤,认为官员包庇洋人,根本不愿意退走,还用砖瓦猛砸教堂。

神父惊慌下逃走,向法国驻天津总领事丰大业求援。

丰大业非常傲慢,从来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他急忙带着部下敢去教堂,路上遇到了知县刘杰。丰大业指责知县刘杰处理民众暴动不利,还煽风点火。知县刘杰反唇相讥,两人激烈争吵。

争吵中,嚣张的丰大业竟然对知县刘杰开枪。也许丰大业只是想恐吓知县刘杰,但子弹却击中了知县刘杰的跟班,将他打伤。

围观民众将法国官员杀伤,怒不可忍,一拥而上,将丰大业一行人乱拳打死。

随后,他们又冲入教堂,杀死了2名神父、10名修女、2名法国外交官,另外还有40人。

另外,他们还烧毁了2个法国教堂和法国领事馆。

他们又烧毁了和此事无关的其他各国教堂6个,杀死了20个洋人。

打死丰大业,也许还可以说是他主动开枪,民众出于义愤,但杀死其余这么多洋人,甚至烧毁领事馆,自然就不是小事了。

于是,列强们全部狂怒。

6月24日,法国第三舰队军舰开到天津,英国第五舰队、美、德、意等六国军舰亦结集天津一带,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俄国、普鲁士、西班牙七国公使以法国为首向总理衙门强烈抗议,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惩办肇事者,赔偿损失,不然就开战。

有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先例,作为中国第一军头的曾国藩自然明白,清军包括他的湘军(其实已经解散)绝对不是列强对手。

当时一些头脑不够用的满清权贵,还叫嚣和洋人决战。

曾国藩赶到天津,先了解了情况,发现教堂确实不存在谣传的恶行,己方理亏。

因无法讲理,又打不过,只能设法息事宁人。

曾国藩此时打了一辈子仗,九死一生,当然不会怕打仗。

但打仗总要打得赢才打,哪有明知道打输还打的。

最终,曾国藩接受了洋人部分的要求,也就是处决了18个参加杀人的中国民众,将几个中国官员免职,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且道歉。

法国人本不满意,但普法战争突然爆发,法国政府无心在中国纠缠,同意了曾国藩的条件,事情解决。

说白了,曾国藩这次处理并没有大错,他的意见也是慈禧的意见。

但事后曾国藩还是背了黑锅,被人骂为“曾国贼”。曾国藩一生最重名誉,和太平军作战失利宁可自杀也要保全名誉,结果却因天津的事名誉扫地,真是晚节不保。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如果曾国藩不同意,法国人肯定会开战。到时候又是鸦片战争重演,洋人攻下天津甚至北京,然后再来谈判,到时候怕是天津都要被割让出去。

还需要说明的是,此次事变中,洋人都死的很惨。以教堂里面的修女为例,很多都被一些混在群众中的流氓、无奈残杀,挖眼割乳然后活活烧死。

怎样评价曾国藩这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增国藩,在当时朝代的门四大名臣,忠君爱国无可厚非。各个时代都需要辅政良臣,。增益广文应该说常盛不衰,是育人走正道,教育孩子的好教才。

人正国兴旺,国富民则安。

尊老多爱幼,民康胜神仙。

洋务运动期间为何列强入侵较少

谢谢邀请!

清末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就是19世纪的60年代初,之后到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之间,大致30余年时间里,清王朝对外没有再遇到之前列强不断叩关入侵的情况,内政也较为稳定,出现了著名的同光中兴盛世,之所以如此,大致上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清政府遵守游戏规则

所谓游戏规则,即世界秩序。

鸦片战争前的几千年里,因为地理特点和交通科技的问题,东亚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东亚国家所遵循的是中国制定的游戏规则,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独大、万邦来朝的华夷秩序。当19世纪西力东渐,西方列强挟工业革命的威力来到东方时,工业文明的战斗力碾压了东亚文明,传统的东亚世界秩序崩塌。之后东亚国家都面临着怎么对待由西方列强制定的新世界秩序的问题,即如何对待现代国际法秩序,清王朝最初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不愿承认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对西方强加的秩序心不甘情不愿,但最终两次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列强当头棒喝。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当时的清王朝对于世界格局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既然没有能力挑战规则,只能先韬光养晦适应规则。所以在洋务运动时代,清王朝对和列强签订的条约,大多较好地遵守执行,对于容易引发列强干涉的教案等问题,也都以较为迅猛的态势加以扑灭,使列强没有干涉、介入的口实。

而西方列强当时在中国看重的主要是商业利益,当通商口岸的秩序得到保障,特权地位得到保障,也就没有什么干涉的理由。

二、列强都很忙

洋务运动时期,鲜见列强入侵中国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列强这个阶段都在忙,世界的热点不在中国。

当时世界的两大超级列强中,大英帝国正在和俄罗斯较劲,围绕中亚问题明争暗斗。而法兰西帝国则被新崛起的欧洲强国普鲁士打得满地找牙,元气大伤,心思主要放在如何恢复国力上。

在这种国际局势下,实际上给了远东国家一个难得的和平发展的机遇。

这一时期对中国而言真正具有威胁的并不是列强,而是一心梦想着成为列强的邻国日本。

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技术有哪些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