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上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如何对下联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上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如何对下联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虽生僻静处,

接踵寻芳来。

大家认为王安石《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逻辑来看合理吗

王安石的《梅花》这首五言绝句全文:

墙角数支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诗意】墙角的几枝梅花,在冰天雪地的时候独自开放。从很远的地方就觉得那不是飘落在梅枝上的雪花,因为觉得隐隐有淡淡的香气飘来。

【赏析】这首诗作者描写的是白梅,在百花尚未开放之前,于寒冷的冰天雪地独自盛开。寓意作者为改革有不惧反对势力的壮志情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凌是什么意思

凌意思是:面对着。

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梅花》。

全诗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如下: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谤议不断。

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我觉得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理上有问题,你认为呢

是你误解了。墙角数枝梅,是说的梅花数量。凌寒独自开,是说百花均凋谢,只有梅花独自开放,这里的独不是指独一枝或独一树而言的,而是与那千千万万种花相比的,不是同品种的数量,而是不同品种的数量。

诗词摄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拍摄思路有哪些

谢谢邀请!

我昨天写的诗词摄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墙角数枝梅,也是一句咏梅名句,出自

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理解诗意

作者笔下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过雪。寥寥几个字朴素自然却意味深长。

拍摄思路

墙角数枝梅的画面,我们可以拍摄建筑物前的梅花。可以以梅花为主体,建筑为背景,比如我拍摄的几张以白墙壁为背景的红梅图。红与白的对比,让梅花的色彩更加鲜艳。干净的背景也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我们还可以以梅花为前景拍摄远处的建筑物。最好是有一些历史感的建筑,那么画面更有古风的意境。

白梅花盛开的场景,就像一片白茫茫的雪。但是雪花没有香味,白梅有幽香。我们可以拍摄大片的白梅林,体现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境。

我是喜欢摄影,分享心得的蓝色希腊。

欢迎你的关注点赞,谢谢阅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