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古代景德镇陶瓷(江西景德镇瓷器以什么闻名于世

 

2023/7/10 19:23:52 ('互联网')

本文目录

江西景德镇瓷器以什么闻名于世

景德镇原名新坪镇。据史料记载,“新平于汉代开始制陶”。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由于战乱频繁,北方名窑相继衰落。北宋时,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制瓷技艺集中在景德镇。

元代中央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业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性的瓷业行政机构。从此,景德镇瓷业翻开了中国制瓷史上光辉的一页。此后的七个世纪里,景德镇一个个命名。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空”是景德镇陶瓷的最大特点,以四大传统名瓷而著称。

青花瓷是釉下装饰的品种。其瓷骨细腻,晶莹剔透;它的花朵,清新明快,恬静淡雅;釉面,光洁,白泛绿;它的颜色,绿色,永不褪色。瓷器历来被誉为“天下之宝”,居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青花创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分别开创了“宣(德)绿凝重、澄(华)绿淡雅、嘉(景)绿清静”的独特风格。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器形制更为复杂,纹饰更为丰富。

青花工艺品种类繁多,有手绘、贴花、印花等。手绘青花瓷,画面生动,是青花瓷中最珍贵的品种;贴花青花瓷,图案清晰,规格统一;青花瓷印花,线条简洁,画面工整。丰富的青花装饰,品种繁多。自古以来,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就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据传说,萨克森王在15世纪,为了取悦新选当时的女王,意外地换成了十大卫兵的四支守卫,邻近的君主。

粉彩是景德镇开创的新品种,其发展被誉为“始于康熙,胜于雍正,盛于乾隆”。由于清朝康熙皇帝喜爱西洋珐琅画,御窑厂的艺人用珐琅材料在当地画出五颜六色的瓷器图案,形成了粉彩的最初形式。雍正年间,粉彩瓷器开始以玻璃白为底色,采用渲染法绘制图案,标志着粉彩的形成。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景德镇的瓷器最早开始于什么朝代

景德镇瓷器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陶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

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

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扩展资料: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成功创烧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

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雍正产品,以其胎细釉润,纹样典雅精美而独树一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景德镇自什么时期开始生产瓷器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景德镇瓷器是怎么发展的

五代开始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发展到宋代已成为我国最大窑场之一,烧制的青白釉瓷产量大,质量上乘。南宋以后随着瓷石原料枯竭,景德镇瓷业开始面临原料危机。但元代景德镇瓷工适时找到了一种新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胎法。这是世界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扩大了制瓷原料的来源,更提高了瓷胎的耐火度,使之可在摄氏1330度的高温下仍不变型,烧成的瓷器胎色也更加洁白。景德镇安然度过了原料危机,更加发展迅速。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釉里红、釉下彩瓷是这一时期瓷器中的精品。以氧化钻作为绘料的青花,蓝白相间的色调朴素清新。以氧化铜为绘料的釉里红,呈一种美丽的暗红色,富丽典雅,其制作技术是制瓷工艺中又一大革新。青花、釉里红以及二者相结合的青花釉里红,开创了多彩高温釉下彩先例,它们与黄釉瓷、蓝釉瓷、黑釉瓷互相搭配,形成了景德镇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部分瓷器雕绘结合的装饰手法也是景德镇瓷器一大特色。

建窑黑釉兔毫斑碗

青花罐

康熙五彩

康熙五彩明代中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自元代开始兴起的彩绘瓷到明代形成一种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成化斗彩色泽鲜艳丰富,釉面光洁莹润,纹饰生动而制工精细,古今中外珍同拱壁。嘉靖、万历五彩则以大气磅礴、色彩艳丽闻名于世。青花瓷此时无论是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大有发展,成为当时瓷器主流。

明清以来,各大名窑逐渐衰退,只有景德镇还在大量生产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而且不断有新品种涌现。清康熙年间以全低温釉上彩绘的康熙五彩是清代景德镇瓷器中又一精品,使用釉上蓝彩代替釉下青花彩,并大胆使用黑彩,成为纯粹使用釉上彩料绘制的彩色瓷器,色彩更加丰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和珐琅彩画工精细色彩柔和淡雅。始于康熙的粉彩利用玻璃白釉调和各种色彩,用时先将玻璃白釉打底,然后以各种彩色渲染,使色彩变得粉淡、娇艳、层次丰富。雍正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