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一至九品这些层次的官职(文武)有哪些?为什么隋唐时期可以实行科举制,不用九品中正制选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汉代一至九品这些层次的官职(文武)有哪些

汉代基层是三老,蔷夫,游缴还有亭长。县有县尉,万户县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县上面是郡,郡官员很多最重要的是长史,都尉,郡丞如果是国的话就是国相。郡上面是州,行政长官为刺史。这些是地方官员,中央官员就是三公九卿和执金吾了。武将有六品,官职特别多我百度的。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

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

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

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

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

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

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

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

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

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

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

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为什么隋唐时期可以实行科举制,不用九品中正制选官

科举制作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选官方式,自隋唐兴始,已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那么隋唐时期究竟是哪些社会因素推动的科举制的建立,并逐渐淘汰掉九品中正制的呢?我们一一来看。

1.庶族地主的崛起和门阀士族的衰落

九品中正制至隋朝实行了约400年,至东晋末年,由于九品中正制赋予门阀士族超然的特权和地位,士族子弟鲜有像王导、谢安一样的政治家,大多人都声色犬马,追求奢侈,以驾驶门第自矜,此为其衰落的内因。此外,孙恩、卢循发起的长达十二年的农民起义也给东晋的门阀士族以沉重打击,王谢等世家失去了原有的统治地位,具体体现如下,谢琰被杀后,北府兵为寒人掌握,军权不再有士族掌握。其次是这次起义本就因门阀士族封建剥削严重、农民无法负担而起,矛头直指东晋各个世家大族。刘裕为缓解阶级矛盾,不得已出台了一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同时限制了豪门士族的各项权力。

而庶族地主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隋文帝颁布“均田制”,几乎使每个家庭都拥有土地,同时整顿户籍,轻徭赋以,将依附于豪门士族的佃农、奴隶解放出来。于是几年之后中小地主迅速崛起,隋唐时期,庶族与门阀士族的势力差距越来越小,为维护本阶层的利益,庶族地主阶级要求拥有政治权力,积极寻求入仕途径,为科举制的实行奠定了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

2.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科举起源于隋朝,最终定型于唐朝,同时也符合隋唐大一统的需要。九品中正制是门阀士族地方割据下的产物,地方官的品评是选官时的重要标准,选官权并不在皇帝手上,但由于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对此只能选择妥协。

但这种让渡政治经济特权的现象是任何一个专制皇帝都无法接受的,所以隋唐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启用科举是符合专制皇权的需要的。科举取士可以形成从中央皇帝到地方的垂直选拔。寒门子弟可以层层考试面见皇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科举制的好处,,同时这样收到皇帝赏识而被启用的官员往往对皇帝更忠心,所以天子掌握用人权也就掌握了更多的行政决策权,有利于皇帝扩大统治基础。此外,由于消弭了之前由于缺乏上升途径造成的中下层人士的不满情绪,也可缓解政治矛盾,有利于政局稳定。

3.魏晋士族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占有以经学为核心的学术文化中心地位,教育也以私学为主,士族可以依赖一家之法对儒、释、道经典做出解读。到了唐初,孔颖达校订五经,唐政府颁《五经正义》于全国。

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为寒门弟子创造了一定的学习条件和文化氛围,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而门阀士族一般以经学传家,所以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学术中心地位,这也是科举制得以推行的重要原因。

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度导致了东晋士族门阀政治吗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初,吏部尚书陈群创定九品中正制并颁行。

九品中正制是一种选官制度,具体做法是:选择有鉴识人才能力的官员任各州郡的中正官,由中正官来负责考察本州郡士人的德行与才能,写成评语,称“状”。再依据士人出生的门第高下,定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等品级。吏部根据状与品来选官,史称这一做法为九品官人法。这一选官法是汉末兴起的世家大族利益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同时,这样做又反过来強化了门阀政治,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