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则改的上一句(如何理解: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自持;“不重则不威”一句解释的意见比较统一,就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学则不固”,“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坚固的意思,与上一句连在一起解释就是,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东西也就不会牢固;别一种作固陋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固陋。

“主忠信”,就是以忠信为主的意思;

“无友不如已者”,这句话解释主要有四种,第一种,认为“无”通毋,不要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朱熹注:“友所以辅仁,不如已,则无益而有损。”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第二种解释说,“不如已者,不类乎已,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第三种解释是把“主忠信”与这一句连到一起解释,不与忠信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第四种,首先不认可“无”通毋,认为后文中有“毋意”、“毋我”等,所以这里应该就是没有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也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过则勿惮改”,就是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不能畏怯的意思。

朱熹注释:“轻乎外,必懈怠于内,则所学不深,所知肤浅,所行虚浮,自然德威无所人树。”,解释一下就是,做人如果不注重外表的庄重,内心也就必有所懈怠,则学习无法深入,知识掌握肤浅,行事虚浮,也就无法成为品德高尚、威严庄重的表率。对于“不重则不威”一句评析的很透彻。

朱熹还引用了程颐的话,“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也就是对“过则勿惮改”一句的解释了。

由于本章个别句子的理解偏差比较大,意思种类多,我就选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吧。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通过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本章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自尊自爱,尊重别人,知错能改。

如何理解“过则勿惮改”

如何理“过则无惮改”?。过则无惮改,出自《论语》意思是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这句话对任何人,任何人的具体行为,都是对的,正确无误。人一生不可能一贯正确,错并不可怕,错了不改才可怕。错之危害,小则失去良机,陷于困难,大则失掉全盘,困于绝境,性命悠关。均有可能发生。

愚蠢犯罪固然可悲,聪明人也可走入歧途,犯错不分什么愚蠢和聪明。而改错可说明问题,愚蠢可能一错到底,撞到南墙,碰个头破血流,也不知返回,至彻底失败,造成巨大损失,错在什么地方,还一问三不知。聪明人已经发现不对,马上进行反思,沉着冷静,敢于面对,找出错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尽力減少不应有的损失。

普通人犯错,只要发現,能立即改正,因为是个普通人不会考虑什么脸面,身份和地位。有权者和名人,多数有点错,羞羞答答,不好意思,往往文过饰非,怕丟面子。殊不知,有错不改,错.丟了面子,不改.不仅沒挽回面子,反而还丟了“里”子,从里到外,人丟了个彻底,得到的评价“不是东西”。“过则无惮改”古人尚知,有权的和名人,面对错,为什么就不“知”,非上加非。

个人之见。欢迎说理的正反意见,反对无理漫骂和人身攻击

子曰:“过,则勿惮改,”怎么理解

‘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了过错,不要藏着掖着害怕别人知道,要敢于承认,并勇于改正。这是做君子的要求之一。孔子还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了过错不算什么,真正可怕的是知道了过错却不去改正,这才是过错!

有意思的是,改正错误与否,还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一个特征,孔子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说的是小人犯了过错,必定想办法掩饰自己的过错。

‘过则勿惮改’、‘小人之过也,必文’,把两句话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的胸襟天差地别:君子坦荡荡,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小人长戚戚,遇事瞻前顾后,遇到责任就推脱,有了过错就掩饰或者推给别人。

马斯洛曾说过,一个人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别人,看上去是愚蠢的,实际上却是高明的。用这句话来看君子人格,也是如此,把自己真实的一面,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成就还是过错,都展示给别人,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唯有有这勇气,才能做个表里如一、真实不虚的真君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