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如何鉴赏他的诗歌《错误》?你是怎么理解郑愁予笔下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如何鉴赏他的诗歌《错误》

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深情唯美,幌若梦境,意境绝美,融古铸今,让人回味。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创作于战乱时期的Cc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他诗中达达马蹄声惊醒了一个深闺怨妇盼夫归来的融融春梦,激起妇人内心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既使“过客匆匆”的失望也带给她盼归的希望。

这首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叙事,虽简约却不简单,一如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错误》的艺术特色在于

一,化古为今,诗中有江南,写莲花,吹东风,飘柳絮,踏青石,敲窗扉,达达马蹄声,全由古诗中幻化而来,融入诗境,构成一幅易安居士式的唯美画面。

二,把叙事置于画面之中

诗中力避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抒情,而是由达达的马蹄声把入由远而近引入画面,进入叙事层面,静夜,蹄声,心跳,青梦皆入诗而来,于是,故事在画面中展开了。

三,唯美的悬念和细密的心里照应

那莲花的开落象征着春意里妇人的容颜,开落代表心里的失落与渴望。那若隐若现的“跫音不响”分明是少妇倾声的耳朵和呯呯跳动的心扉。

一个游子,用达达的马蹄声叩开一个思春少妇盼夫归来的春梦,尽管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也勾起了妇人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此诗篇幅非小,却能以小见大,平中出奇,唯美清新,让人如沐春风,顿生暖意。





你是怎么理解郑愁予笔下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野狐试答

题主好。鉴赏诗歌,应该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就要从整个诗歌来理解。

一 郑愁予和他的《错误》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的开落
东风不吹,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首诗是郑愁予1954年所作,诗歌有两个糅合在一起的背景,一个是自己的童年,一个是中国历史上的闺怨诗。郑愁予小学时抗战爆发,父亲到湖北参战,自己和母亲在江南辗转逃难,从此,这种辗转漂泊一直持续到了台湾,母亲的苦况给郑愁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逃难中母亲开始教给他诗歌,后来,郑愁予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很深的造诣,我想他对闺怨诗会有着更为深刻的感知和理解,这根植于他对母亲的理解。两个背景,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历史的一面,一实一虚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使得这首诗既美丽哀伤,又沉重深刻。

二 东风不吹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的开落。”“江南”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意象,它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上无以数计闺怨的地域,也承载着自己母亲战时的牵挂思念。“我”有着郑愁予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历史长河中因为兵役、徭役、游学、经商等原因漂泊在外的游子。美丽如莲花一般的闺中女子,在一年一年的守候和期盼中老去,如同莲花的开落。一个“等”字是多么的沉重又漫长,从“首如飞蓬”的诗经女子到“涉江采芙蓉”的乐府女子;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唐诗女子到“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的宋词女子;从“瘦影自临春水照”“泪与残红落”的明清女子到自己的母亲。

“东风不吹,三月的柳絮不飞。”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这是江南最美的季节,可“纵是有良辰好景,更与何人说?”这个美丽的季节,不属于闺中等待的女子,属于她的只是寂寞的黄昏,她的心如同关闭的城,紧掩的窗,春风吹不进去,柳絮也飞不进去,美丽与她无关,忧伤、思念、等待占据着她的内心。

题主的问题到此应该解答清楚了,但诗歌还没有完,为何以错误为题?为何我的马蹄声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三 美丽的错误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对于闺中寂寞里苦苦等待的女子,门外的马蹄声,窗前的脚步声都会让她忽生惊喜,但那不是自己等待的归人,只是过客的马蹄声、脚步声。虽然是一个错误的惊喜,但又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美丽的错误,这种美丽是瞬间的欢喜,随后是更为深重的伤感。这里有着闺中女子生活的写实,也有着作者的怜惜于遗憾。

诗歌以“错误”为题自然包含着作者内心的这种怜惜与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历史和现实中闺怨现象的责怨,闺怨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郑愁予要替历史上闺中寂寞哀伤的女子鸣不平,替自己母亲往日苦痛的生活鸣不平。

总结

郑愁予的《错误》是美丽而又哀伤的,是悠远而又沉重的,它有现实的体验,更有历史的觉悟,情韵优美,是一首有着厚重历史的现代版的闺怨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