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发布时间: 2023-07-06

1.首先是唐玄宗在杨玉环的温柔乡中缱绻时间过长,生疏了军事,又听信了杨国忠的话,进行瞎指挥。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蓄谋已久,作为三镇节度使,实力雄厚,起兵进展非常顺利,尽管杨国忠等等预言“胡儿必反”,但唐朝中央对此事变没有足够的重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对唐玄宗来说,安禄山起兵非常突然,此时,唐中央又没有精锐部队,所以被安禄山长驱直入占领了中原。

而叛军临近潼关时,郭子仪、李光弼率朔方大军杀入了叛军的老巢河北,使叛军有了后顾之忧,最低首尾不能兼顾,形势对大唐战局十分有利。

玄宗懂得此时是致胜良机,就听了杨国忠的话,不管其它条件,逼迫手握20万大军的哥舒翰立即出战;早期的玄宗发动过“唐隆政变”,为自己争来了太子位置,开创过“开元盛世”足以彪炳史册,他忍不下这口气,不听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的话,偏信奸佞之言,要争面子,所以哥舒翰的悲剧在所难免。

2.哥舒翰的军队是临时拚凑起来的,滥竽充数的多,整个部队无战力。

其实,哥部军尽管数量可观,但士兵来源复杂,河西、陇右、高仙芝余部、封常清余部杂揉在一起,根本没经训练与整合,纯属乌合之众,自然良莠不齐战力弱。

又哥舒翰作为主将,身体与心态垂垂老矣,据说率军出征之日还莫名其妙地痛苦流涕,竟然毫无斗志,所以在灵宝受到叛军重创,终于使潼关也失守不奇怪了。

3.哥舒翰排兵布阵错误。战斗力不同的部队组成战阵,使占力较强的军队也变得脆弱了,哥舒瀚临阵也没有保存实力的意思,立即用自己的陇右精锐冲锋陷阵,而后方的防守交给那些战力较弱的杂牌部队,可叛军的王牌部队突然包围后方唐军,即以强击弱,使唐军后队一触即溃,结果导致20万大军被几万人包了饺子,教训惨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