攮的拼音?攘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攮的拼音

攮的拼音是:nǎng。

总笔画:25画。

部首:扌。

基本字义:

  1. 一种短而尖的刀,称“攮子”。

  2. 用攮子或刀刺。

详细解释:

  • 形声,从手,囊声。本义:推,挤。

  • 同本义。

  • 攘,推也。——《说文》

  • 攘,裺止也。——《方言十二》

  •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

  •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 又如:推推攮攮。

  • 用刀刺。

  • 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儒林外史》

  • 又如:攮刀子(挨刀,骂人话);攮死人。

  • 栽倒;跌 。又如:一头攮在了地上。

  • 常与贬义词结合成骂人的话 。如:攮糠(骂人语,本意指吃糠的猪)。

方言汇集:

粤语:nong。

客家话: nong。

关中方言:nang4声,意为用尖锐物品刺、戳。

nong2声,掏。如:攮袋子

组词:攮子、攮刀子、攮丧、囚攮的、攮糠、狗攮的、攮血刀子、攮包、攮颡、攮业、攮嗓、攮气。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攮 ·康熙笔画:26 ·部外笔画:22。

《字汇》乃党切,音曩。推攮也。

攘怎么读

读作:rǎng。

拼音:rǎng,声母是r,韵母是ǎng,读作第3声。

释义:

1、抢夺;侵犯;窃取:~夺。

2、排除:~除。~敌(抵御敌人)。

3、捋起(衣袖):~臂。

笔画: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熙攘  

熙熙攘攘:人群~。

2、扰攘  

骚乱;纷乱:干戈~。

3、攘夺  

夺取:~政权。

4、攘争  

犹争夺。

5、攘夷  

抗拒异族入侵。

攘的意思

1、抢夺;侵犯;窃取:~夺。

2、排除:~除。~敌(抵御敌人)。

3、捋起(衣袖):~臂。

4、等等

攘字详解:

一、详细信息:

拼音:rǎng  

部首:扌

笔画:20

二、笔顺图: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熙攘

 

熙熙攘攘:人群~。

2、扰攘

 

骚乱;纷乱:干戈~。

3、攘夺

 

夺取:~政权。

4、攘争

 

犹争夺。

5、攘夷

 

抗拒异族入侵。

攘攘怎么读

攘攘拼音:rǎng rǎng。解释:形容纷乱拥挤的样子。

用成语熙熙攘攘造句:

1、庙会上,人们熙熙攘攘,节目各式各样,物品五花八门。

2、初冬的夜晚寒气袭人,路人行色匆匆,大街小巷一改从前熙熙攘攘的景象。

3、市场上人很多,熙熙攘攘的。

4、熙熙攘攘的观众,有的欢呼雀跃,不亦乐乎。

5、集市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6、大街上人们熙熙攘攘的往来。

7、熙熙攘攘的观众,有的是如花似玉的美女,她们风情万种地走着、笑着;有的是玉树临风般的小伙子,他们风度翩翩,引人注目。

8、波光粼粼的湖泊像宝石熙熙攘攘的人群像潮水。

9、灯光下,奇装异服五光十色,游人熙熙攘攘,穿行其间。

10、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他。

11、我全神贯注的看着城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就像个庞然大物不停的蠕动着,好像在吞噬着什么。

12、国庆节到了,大街上的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13、熙熙攘攘的观众,有的细声窃语,啧啧赞叹;有的目不转睛,静心观赏。

14、奶奶意味深长地说,刚解放时大家都饿着肚子下地干活,超市里的人熙熙攘攘。

攘的读音是什么

攘拼音:
1.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
2.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
3.烦乱:~~(纷乱)。扰~。
4.捋:~袂。~臂。

熙攘的拼音

熙攘的拼音

⒈  因人多而喧闹拥挤。

例熙攘的街道。

英boisterous;

引证解释

⒈  见“熙熙攘攘”。

国语辞典

熙攘

⒈  形容人来人往,忙碌纷纭。

引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四四出》:「曲传东郭非嘲讽,则索把齐人尊捧,君不见尽处熙攘名利中。」

英语restless

熙的解释 熙 ī 光明。 兴起,兴盛。 和乐:熙怡。熙笑。 古同“禧”,福,吉祥。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古同“嬉”,嬉戏。 笔画数:; 部首:灬; 笔顺编号:

攘的解释 攘 ǎ 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壤,通“ 攘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奴婢废止议》:“原夫天地之生人也,熙熙攘攘,初无贫富之区别,即无贵贱之等级。”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亦省作“ 熙攘 ”。

明  孙仁孺 《东郭记·由君子观之》:“君不见尽处熙攘名利中。” 张抗抗 《北极光》:“从那熙攘而拥挤的集市穿过去,起码可以晚半点钟到达照相馆。”

“攘”字读音


拼音:rǎng 注音:ㄖㄤˇ
简体部首:扌,部外笔画:17,总笔画:20
繁体部首: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