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是什么样子?在你记忆中,开始记事的年龄是几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记忆中的年是什么样子

童年的记忆中,年是一幅画。我的童年是在农村老家和外租母一起度过的,过年前总是和外祖母走上几里土路,到镇上去赶集,采买过年的一应用品。其中年画是必须要买的,卖画的摊位前总是围着一圈人,对着挂在麻绳子上的一排年画选来选去。有穆桂英挂帅,画的是穿戏装的女英雄,有莲年有鱼的,画的是莲花和大鲤鱼,取得是连年有余之意。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张,记得卖的最多的也是这两张画。现在想来,老百姓是最崇拜英雄,最盼望生活无忧,富足有余了。 童年的记忆中,年是春夏秋冬最享受美食的时光,可以吃到平时难以见到的美食。现在的儿童好多都对肉不感兴趣,是因为每天都有肉吃,我的童年却是到过年才能吃上几顿肉食。白面食品也是平时难以见到的,吃的最多的是玉米面和高粱面做的饼子或窝窝头。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馒头和白面包的饺子。所以童年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总盼着快过年,可以吃上炖肉和白面。 童年的记忆中,年是鞭炮的炸响,大地的复苏。记得一到立春这天,村里的大人都会给孩子用红布剪一个葫芦,用针线缀在衣襟上,其寓意为迎春,袪病健身。 葫芦谐音“福禄”,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故葫芦蔓带谐音为“福禄万代”,是吉祥的象征,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 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保人平安的作用。放鞭炮是过年才能享受的男孩子的专利,勇敢的点燃鞭炮的引信,看着鞭炮的炸开,听着鞭炮的炸响,特有一种成就感,好像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现在年龄大了,才逐渐体会到:过年过的是情,是亲人,朋友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人之间的爱情。这些情,在过年时节一起迸发出来达到高潮,使得我们倍加感到生活的快乐,幸福和美满。

祝头条朋友们过年快乐,阖家安康,万事顺意。

谢谢平台

在你记忆中,开始记事的年龄是几岁

其实记事最清淅的应当是6岁,记得每天早起就要扫地,吃完饭就拉一矮木橙站在灶台洗碗,然后就是喂鸡喂鸭,挎个竹篮到后山拨兔草喂兔,有时要帮母亲去洗弟妹的屎尿布,哈!这也可以写一首屎尿诗了。再后才去找小朋友玩。我6岁时就有一弟一妹,母亲很忙,所以我必须学会做家务,50年代是人口高发期,每家都有几个兄弟姐妹。七岁时去上学,记得读书的第一课是:“记得去年春天,妈妈送我上学,我第一次背上书包,奔奔跳跳地上学去了。”上学回家照样还要做以上的家务。儿时的回忆是顶美好的。

知青生涯中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那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每位知青都会有难忘的经历,思想上的压力加上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那真是即改造人生世界观又练就身体的抗压能力。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九七三年六月下乡,背后一座黄土高坡,准备建设一个制砖厂。一百名知青小的十五岁,大一点的也不足十八岁。只有一间低矮的土平房,是几位农民领导办公室。一位自我介绍的书记是一个抗美援朝的老兵,能讲很多战斗故事和革命大道理,每天都会有一节课程对我们进行教育和未来发展的理想提高。
第一年一切劳作都是手工制作,头上烈日暴晒,北大荒黄土地上是没有什么树木的。六月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片乌云飞来一场大雨淋漓,可怜的我们就会象扎龙保护区的一种鸟叫“长脖子老等”一样围在一起任凭风雨吹打。还认为挺好玩儿,秋天一到那秋雨一场比一场阴凉。大雨倾盆浇在身上特别“爽歪歪”,过后我们男女各自围成一个圈,脱下衣服拧干水分在穿在身上,可以用身体的热量消耗那些水份。男知青还好,最痛苦的是那四十多名女性,她们在特殊情况时候是无法形容的感觉。
第二年家长单位加大了对知青点的投入,公社又派来一位实干的领导,我们盖上了房子条件改善多了。




你记忆中最深刻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记忆最深刻的一九七六年,我们流干了深情怀念的泪水: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下午,我和知青组的同学们在村南的地里砍高粱,突然村子里广播喇叭传来低沉的哀乐声,附近村子的喇叭也几乎同时响起了一样的声音。一时间祖国的大地被哀乐覆盖,那时的人们非常敏感,一看这阵势就猜想到了结果,大家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默默地肃立在庄稼地里。

随后播出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证实了大家心里的猜想:我们敬爱的毛主席逝世了-----。虽然听到遍地哀乐就猜到了结果,但不甘心这是真的。大家默默地矗立着,任泪水在脸颊流过,不停地滴落在毛主席为之奋斗操劳一生的土地上-----------。

接下来的日子,广播里都是国内外各界吊唁的报道,收音机里传出的悲痛欲绝的哭声,和我们哽咽的抽泣交织在一起,真是遍地哭声动地哀。

9月18日下午天安门广场百万人追悼大会后的第二天晚上,我们村在小学校的操场上组织了村里的追悼会。团员们自己做的花圈摆在毛主席遗像周围,八名民兵全副武装,手持刺刀闪闪的半自动步枪,笔直的站在毛主席像两侧,泪水打湿了胸前的子弹袋。

就在大家静静的听着知识青年代表刘迪向毛主席表决心的发言时,人群后面传来了苍凉悲怆的哭喊声:毛主席呀,你咋不管我了-------。

是村里八十二岁的五保户秦婆婆,拄着我们用榆树棍子给她做的拐杖,颤巍巍的走进了会场。两个女知青过去要搀扶秦婆婆,被老人家摇手拒绝了。

老人家挪动到毛主席像前,呆呆的注视了片刻,哇的一声又哭出了声,老人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哭着哭着,老人握紧拐杖的双手交替向下倒换,借着拐杖慢慢的跪在了毛主席像前,撕心裂肺的喊道:毛主席呀,你是好领导,我们舍不得你呀,舍不得呀------------。

会场上的人,齐刷刷的跪了下来,接着是一片发自肺腑,包含深情哭声。

那天晚上,我们流干了怀念的泪水。

七天后的夜晚,秦婆婆在睡梦中安详的走了。

谢谢平台

大家来聊聊记忆中的味道是怎样的

记忆中的味道一生都很难忘记,有的人在外地怀念家乡菜,有的人怀念妈妈包的饺子,有的人怀念妈妈做的红烧肉。一档电视节目,舌尖上的味道,勾起多少人对记忆中味道的怀念。

我今天要说的味道是:冬天大雪铺天盖地,我记忆最深的味道是围着炉子烤地瓜、土豆、花生、饼子的香味。你没吃过根本不知道有多香,尤其是窗外下着雪,出不去玩在家里大人领着孩子,拿几根地瓜,拿几个土豆,边烤边翻个一面焦黄香味就出来了。不能抢挨个分着吃,大人高兴了,还捧着一捧花生出来,玉米面饼子也是烤的焦黄,香味扑鼻。直到现在我也喜欢吃烤的焦黄玉米面饼子或者白面饼,总是忘不了那个香味。

还有个味道念念不忘味道,就是妈妈烤鱼味。那个时候早晨吃格子粥没有什么菜,妈妈也着急,三个孩子不能只喝玉米粥啊!她到集市买那种小青鱼干。没有油煎,用苞米皮包着放到炉膛里烧,不叫烤了。那个鱼是最香的,说不出来的香。摘除刺,每人几小块吃着格子粥,长大后从来没吃到这么香的烧鱼。

春节包酸菜饺子的味道,一直记到现在。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炼猪大油,放到坛子里,一年都吃这个。炼油剩下的叫油渣,油渣也不让吃,留着过年包饺子,多的碎碎的,少放点猪肉,那可是真好吃,一次可以吃二十多个饺子。

长大后

微信